百年申报馆  今朝焕新颜

来源:原创2021.9.17

今天,当你步行至外滩风貌区,驻足汉口路、山东中路口。街道未变,建筑未变,人文地脉未变,最大的变化在于百年人文建筑“申报馆”的与时俱进,通过细节上的修缮,内部空间上的焕新改造,让百年申报馆重现美丽容颜。

建筑肌理修旧如旧

空间格局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如今,走进汉口路309号,跃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白色穹顶。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貌,对建筑肌理做到“修旧如旧“,设计团队经过多方周旋,确保了对白色雕花穹顶的原貌修复,对所有木质地板进行全新更换,一些原有建筑形态进行了全盘保留,真正做到了对老建筑的”修旧如旧“。据了解,设计修复团队初步用了十个月基本完成申报馆新一轮的内部焕新,随后又在对外立面可能出现的渗水、沉降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维护、修缮。

事实上,焕新后的“申报馆”在设计上保留了1900至1930年建成的办公建筑结构,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翻新后,使其内部成为一个“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舒适开放空间,而这也成为申报馆后续在空间格局改造中的重要设计理念。比如,现在申报馆的中庭扶手处,之前也是一堵墙,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设计理念下,打通后成为通透的天井,阳光撒进中庭,和改造后的4层自然通透的办公走廊交相呼应。

此外,中庭处一眼可望的整片木质墙面也是一大亮点——原木的沉稳、绿植的生机盎然与黑白流线型的玻璃汇聚在一起,丝毫无不违和。“申报馆在焕新改造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不同的设计师,尽管设计师经常会换,但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这一些设计理念却是需要一直和设计师保持沟通。

可再生循环可持续发展、

为老建筑注入新生命

进入主楼边侧的办公楼入口,引入眼帘的是一层现代感十足的大堂空间,正中还有几个粗大的柱子。沿着东南角的台阶上到二楼,是这幢建筑的中庭。说是中庭,实际上是个采光透气的天井。这样的大气的建筑格局现在已不太常见了。果不其然,二层以上原来的三层楼面居然已改造为标标准准的五层建筑。你说,它原来的层高有多高?

如果在大堂乘电梯,进入内部的办公区域,发现每户单元中运用大窗和玻璃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阳光的照射,并最大化使用自然空气流通代替电力空调系统,保持温度平衡。申报馆在屋顶露台上的种植蔬菜以达到增加绿化,净化空气的效果,建筑内部还使用再生建材并尽可能维持低用水量。

没错,百年人文历史的申报馆从建筑格局和功能形态上都已焕新升级。据了解,现今的申报馆是一幢有历史感的创意办公楼,申报馆二楼到五楼出租面积整层近1000平,申报馆六楼是楼顶露台,申报馆每层楼面都有绿化。申报馆1楼层高4.5米左右,2楼-5楼基本层高3.2-3.5米左右,6楼层高2.8米。走在焕新后的办公区走廊,挑空五层高的中庭里还能透进阳光,顶面是玻璃钢天花板风雨无忧。这在大部分现代化写字楼建筑中都是做不到的。如今,“申报馆”不仅是一个办公空间,正以开放的空间、包容的文化与社群网络重新建立联络,为国内外创意企业集团和工作室打造聚集地,创造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创意办公形态为百年申报馆重新注入了活力,更在南京东路、外滩办公楼群落中开辟了一种全新办公形态,申报馆的百年人文地脉得以继续延续,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活力。

作者:孙鑫 摄影:任国强

更多资讯

  • 申报馆变身网红地? 给个理由先,那些来打卡的年轻人2021.9.17

    2015年4月30日下午,有着中国现代报业发源地美誉的“申报馆”迎来了一次业态焕新。这一天,复旦校友齐聚汉口路309号,庆祝申报咖啡馆(The Press)开业。这几年,这里俨然已成为沪上著名打卡地。… 查看详情 >

  • 老建筑会说话|申报馆,那些历久弥新的往事2021.9.17

    申报馆是由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报业大楼。1918年竣工的申报馆占地占地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檐口下部、壁柱上都有花纹,东北两面墙上整齐地在每层开有… 查看详情 >

  • 一座“申报馆” 百年海派人物肖像群2021.9.17

    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马路,一幢富有现代感的新式大楼的落成仪式吸引了众多名流和市民,而大楼门楣上的“申报馆”三个字格外耀眼夺目。从这里起步,“申报馆”几经转手、搬迁、改造,在中国近现代… 查看详情 >

  • 一条望平街 百年“申报馆”2021.9.17

    上海有很多小马路,历经百年风云变幻,不管如今有着怎样的面貌,或许已更名,或许已消失,但细细探究,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马路可能承载着百年海派人文历史,蕴含了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见证着上海百年风华和时代变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