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馆变身网红地? 给个理由先,那些来打卡的年轻人
来源:原创2021.9.17
2015年4月30日下午,有着中国现代报业发源地美誉的“申报馆”迎来了一次业态焕新。这一天,复旦校友齐聚汉口路309号,庆祝申报咖啡馆(The Press)开业。这几年,这里俨然已成为沪上著名打卡地。没错,如今的申报馆,推开正门厚重高大的木质门,走进去是一家格调高雅的西餐厅,名叫“The Press”。店名取自咖啡中“Espresso”的“press”,又保留原来出版的意思,意在向中国百年报业致敬。
The Press,申报馆人文内涵的一次延伸
提到The Press,不得不提及这座咖啡厅背后的故事。为了致敬中国百年报业发源地,也为了传承申报馆承载着的百年人文底蕴。在“言论自由”和“新闻独立”精神的指引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和试运营,由复旦校友众筹的咖啡馆终于在2015年4月30日开张了。选择在4月30日开业,与所在的申报馆旧址有密切关系。1872年4月30日,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申报》在上海创刊,开始了它跨越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三个时代的办报生涯。
走进申报馆,走进The Press,便被店内墙壁上壁挂的申报人物照片墙所吸引,而这里也成为一处著名打卡地,很多人为了可以能好好感受照片墙的历史感,都要早早来抢位置。事实上,除了整面照片上的历史人物,The Press还搜集了《申报》百年来各个时期的著名老照片、老报纸,行走在每一处角落,都会发现不同的历史遗存。
如今,The Press有个微信的小小股东群,107位复旦校友汇聚在群里,为The Press的实时的微小焕新实时努力着,只要看到和“申报馆”人文历史相关的元素,小到一个装饰品、一张老报纸,大到一个活动、一次合作,只要谁想到了合适的点子、有了契合的资源,看到了有趣的小物件,都会实时在群里提出来,为了可以延续申报馆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很多参与者默默无声,却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定要来”!那些来打卡的年轻人
环视The Press,餐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白色巨大穹顶,天花板精致的浮雕花纹图案搭配黑灰马赛克地砖,装修风格不仅保持原有的年代感,又与艺术相结合。而“申报”元素在不经意间也随处可见——从命名到菜单,再到店内墙壁上壁挂的申报人物的照片,搭配店内木桌木椅搭配蓝色沙发,视觉色彩碰撞即时尚厚重又将怀旧融合其中,自然是别有一番风味。而笔者每次来必点一杯招牌咖啡“18克拿铁”,据说,“18克拿铁”指的是口感和平衡感最好就是用差不多18克的豆子做出来的咖啡。因此,取名“18克咖啡”。
在独特的外部造型、内部空间设计以及申报馆所承载的人文底蕴下,如今的申报馆已晋升魔都打卡地,来过The Press的人似乎都有同感,他家一直“蛮闹猛”,工作日午餐连着下午茶时间,如果不早些来,你喜欢的位置可能就没了。到了周末,各路慕名而来的人们更是要起个大早,免得心仪的好位置被抢光。那么,问题来了,焕新后的申报馆The Press,到底是哪些人来打卡呢?
1994年2月15日,申报馆正式纳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没错,有历史、有故事的建筑本身就是最有魅力的。打卡人群里,有对建筑、空间感兴趣的爱好者,细细研究老建筑如何焕发新生活力;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艺术青年会被这里的历史所打动,读一读挂在墙上的老报纸,追寻风云上海滩的文化风潮;而魔都内追求时尚品格生活方式的90后,00后们也会前来打卡,寻味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感受的独特魅力。
更多资讯
-
百年申报馆 今朝焕新颜2021.9.17
今天,当你步行至外滩风貌区,驻足汉口路、山东中路口。街道未变,建筑未变,人文地脉未变,最大的变化在于百年人文建筑“申报馆”的与时俱进,通过细节上的修缮,内部空间上的焕新改造,让百年申报馆重现美丽容颜。… 查看详情 >
-
老建筑会说话|申报馆,那些历久弥新的往事2021.9.17
申报馆是由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首幢近代新型报业大楼。1918年竣工的申报馆占地占地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檐口下部、壁柱上都有花纹,东北两面墙上整齐地在每层开有… 查看详情 >
-
一座“申报馆” 百年海派人物肖像群2021.9.17
1918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中心三马路,一幢富有现代感的新式大楼的落成仪式吸引了众多名流和市民,而大楼门楣上的“申报馆”三个字格外耀眼夺目。从这里起步,“申报馆”几经转手、搬迁、改造,在中国近现代… 查看详情 >
-
一条望平街 百年“申报馆”2021.9.17
上海有很多小马路,历经百年风云变幻,不管如今有着怎样的面貌,或许已更名,或许已消失,但细细探究,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马路可能承载着百年海派人文历史,蕴含了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见证着上海百年风华和时代变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