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区提出要“打造海内外人才向往之地”,专家提了这些建议
来源:上观新闻2023.4.4
阳春三月,黄浦区迎来第二届“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周”的召开。历时一周,立足打造人才高地,黄浦区密集举办各种活动,意在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发展,提高人才凝聚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上海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正瞄准科技和人才等重点开放领域,围绕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大先行先试和制度集成力度,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上海的窗口、名片,黄浦区的人才工作始终努力走在前列。发挥区域特点与资源禀赋,黄浦区该如何构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向往之地?日前,黄浦人才周的重头活动——外滩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论坛上,科学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为黄浦区打造人才高地建言献策。
藤岛昭(上海理工大学光化学与光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是创新创业的最好环境
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让一项能够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技术被广泛地传播和使用。
1972年,我发现,当光照在二氧化钛半导体单晶电极上时,水会分解产生氢气与氧气。我将这一发现发表于《自然》杂志后,引起全球瞩目。许多学者一直以此为基础,不断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获得清洁能源。因为这一科学发现,我开创了光催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
重要的科技能够保障每个人获得充足的食物、清洁的空气和水,从而保持健康的生活,为此培养人才很有必要。
我们需要打造一个能够积极促进新发现、新发明的创新环境,特别是要在大学以及各类研究机构中形成一种氛围,让年轻的研究人员能够提出好想法,进而通过实验获得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和积极展示。同时,也要让这些优秀的成果得到应用场景、企业和市场的评估,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新的想法和技术往往在一开始不被理解,它们应该受到包容和支持。国际化的环境也很重要,为了拓宽研究视角,必须吸收不同人的意见,也有必要积极同海外进行共同研究。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当人们发现一个新现象之后,首先会将它总结为一篇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随即会对它的可重复性进行调查,并使用其他材料进行验证,然后再将结果做成专利,以达到商业化的目的。但仅从基础研究出发去做专利和商业化是不够的,非常需要从研究的一开始就关注与应用场景、与公司和产业的合作,来将科学发现、专利变成一种可以为社会所用的产品。无论如何,科学家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让一项能够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技术被广泛地传播和使用。
我对光催化的研究也遵循着这一趋势。现在,利用它制成的自清洁材料等产品被广泛使用,受到世界认可。我们在上海理工大学成立的研究院正在考虑其新的应用,并以此展开相关研究,在中国组建全球领先的光催化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推进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现在,我在上海做研究,深感上海是中国科技人才非常集中的城市,提供给人才很好的发展环境,海外来的科技人才在这里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上海的现代化程度高、综合服务配套好,有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给科技人才发挥才能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上海黄浦区是一个创新精神活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丰富、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大有可为的地方。
上海正在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人才是核心。我认为,上海在吸引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在上海这样先进的城市推动光催化科技和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健康,是我非常期盼的事情。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像我一样,愿意到上海来工作和生活。
宁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观念更迭、新技术产生,对人才有了新需求
下一个推动医学产生极大进步的领域,可能是计算机科学。
产业变革往往来自新技术的引领。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医生自身并没有产生科技的力量和能力,但每一次的产业革命或科学革命都会给医学带来极大冲击。
百年来有两次科学革命给医学带来巨大变革。100多年前,X射线被发现,人体可以被“看清”了。今天,如果没有放射科、没有影像学检查,医生只能靠听诊器、靠手摸去诊治。70多年前,三位科学家在仅有半页纸篇幅的一篇论文中将DNA的半螺旋结构描画出来了。今天,大家对生命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肿瘤逐渐被攻克的过程中、在基因治疗中,这些过程与药物都由那半页纸发展而来。所以,基础科学的进步或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对医学影响深远。
再过50年、100年,下一个推动医学产生极大进步的领域会在哪里?我觉得,可能是计算机科学。
如果计算机科学能真正用在人身上,将促进医学的极大进步。计算机科学应用于医学,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感知技术的进步。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当然希望推动医学新一次变革的新技术会在中国爆发。我们瑞金医院有一个脑病中心,医生们将“脑机接口”应用在治疗中,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厌食症等都能依靠“脑机接口”得到治疗。
新观念的更迭、新技术的产生,对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医院的职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里不再仅仅需要医生、护士等等,还需要很多科技人才。如,我们瑞金医院现在有200多位工程师、30多位统计师,这些职位在过去都不曾在医院出现过。
周健(微软加速器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
科学家做好科学研究,企业家对接市场需求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科学家要做的事,从1到5、到10由“产业人”来帮助科学家的成果进行转化落地。
提到全球最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美国硅谷,它是一个集产业聚集、资本丰富、知名高校为一体的区域。我想再介绍一个地方——美国波士顿的肯德尔广场(“KENDALL SQUARE”)。
波士顿有块地方叫肯德尔广场,2.56平方公里,很小的一个地方,距离麻省理工很近。这里集聚了微软、谷歌、Meta,全球顶尖的20大药企中有19家也在这里。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肯德尔广场进行城市更新,充分利用了邻近的高校与实验室的资源。后来,政府推出了一个产业政策,主要吸引生物制药企业,推动了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的建设,罗氏制药、BMS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以及波士顿地区一些好的医院也都参与进去,将肯德尔广场区域内创新创业的“产学研”真正打通。
从这些创新创业区域的成功经验来看,关键是有一群“产业人”,他们是创新创业生态组成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产学研”以及资本的集合。在中国的很多高校中,其实并不缺少成果,科学家同时也是企业家,但这并不值得提倡。科学家与企业家在技能转换上有很大不同,本质上,科学家要做好科学研究,企业家要对市场敏感,要能实现产品规模化,要有好的团队,能直击市场的需求或痛点。我认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科学家要做的事,而从1到5、到10由“产业人”来帮助科学家的成果进行转化落地,而不是科学家亲自来做。在国外有一种“Venture building”模式,即科学家创业把科学转化成产品,由“产业人”将产品实现规模化。“Venture building”是更系统化的专业分工,科学家只要负责产品的研发,“产业人”负责做好产品的落地。
李大西(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
“科创生态的催化者”,是人才红利最大化的关键因素
从国际经验看,科技创新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人群创造,一部分来自科研人员,一部分来自科技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来自“科创生态的催化者”。
“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为使“人才红利”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除了要培养科学家与科研人员、科技企业家之外,还要培养更多的“科创生态的孵化者”。
从国际经验看,科技创新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人群创造,一部分来自科研人员,一部分来自科技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来自“科创生态的催化者”。“科创生态的催化者”是“人才红利”最大化的关键因素。
什么是“科创生态的催化者”?我认为,“科创生态的催化者”是能够促进科技与创新系统发展的人。这种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对物理世界有比较深度的认知,同时他们对金融、对社会实践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科创生态中可以使“人才红利”扩展到最大。
如何更好地培养“科创生态的催化者”?我觉得,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很重要。
上海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黄浦区是上海的名片和窗口。黄浦区有条件成为孕育、集聚催化者的创新之地。黄浦区是上海文化演艺活动最丰富的区域,外滩金融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金融与科创的碰撞是黄浦区不可替代的优势。黄浦区也是开放包容之地,历来注重与国外的合作。黄浦区有能力在拥有最繁华的街区、最丰富的文化的同时,也成为顶尖科创人才的集聚区。
杲云(黄浦区委书记)
让人才拥有出彩机遇、享受品质生活、收获归属认同
去年2月,黄浦区推出“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品牌,在外滩源启动品牌“首秀”——举办第一届黄浦人才周系列活动,出台了“1+X”系列政策,推出了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激励等涵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举措。一年来,黄浦区积极顺应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全力推动黄浦人才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经济发展保持全市前列,民生福祉稳步改善,高质量发展开启全新篇章。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浦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要想有效应对新挑战、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就必须最广泛地集聚人才、凝聚智慧、汇聚力量。黄浦区将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切实推动中央、市委关于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黄浦区落地生效;黄浦区将始终坚持立足黄浦禀赋,聚焦“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发挥区域金融集聚优势,把握科创回归都市潮流,努力将黄浦区打造成海内外英才创新创业的向往之地;黄浦区将始终坚持拿出满满诚意,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让广大人才在黄浦区拥有出彩机遇、享受品质生活、收获归属认同。
更多资讯
-
面积超大、宠物友好、夜间也开放…打卡这家艺术场馆2024.8.30
马上就将迎来人从众的“五一”假期了,哪里有轻松有趣、老少皆宜的活动?来这个坐落于美丽的静安苏州河畔、总面积达4600余平方米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观展,或许是个不错的体验哦! 从地铁1… 查看详情 >
-
从上海县到闵行区,1949年后上海的变迁你知多少?2024.4.30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 查看详情 >
-
共506户!嘉定这一住宅地块项目规划出炉2024.4.30
@嘉定的小伙伴们, 菊园新区这一住宅地块项目规划出炉, 详情如下 嘉定区菊园新区JDC1-0404单元50-01地块项目建筑方案 基地东至柳轩路、南至环城路-洋泾支河、西至城北路、北至陈家山路,规划用… 查看详情 >
-
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启动,推出摄影展、主题话剧等系列活动2024.4.30
4月29日,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在杨浦区228街坊启动。4月29日至5月4日,228街坊将举办“人民城市新实践”摄影展、同济大学《暖·光》话剧展演、青春秀2.0—228 Live House草地音乐会等…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