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个,产出90个”,上海老牌开发区拿出发展成绩单
来源:上观新闻2023.5.15
横跨沪苏两地的元荡湖人行桥,从第一根桩打下到完工仅用88天,开放通行后实现“跨界无感”;东起虹桥主城片区、西至水乡客厅的上海示范区线,施工现场正是一片热火朝天,建成后将与嘉善至西塘线、水乡旅游线互联互通;位于北横港北侧的华为研发中心,建筑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在开阔水系的环绕下正拔地而起。
青浦的“重墨起笔”,是区域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势、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斗路188号所在地,原为国成塑料公司旧厂房,经过一年多的装修改造,如今已成为博腾股份全球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并于5月8日正式启用。
“人才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博腾股份高级副总经理吉耀辉告诉记者,闵行开发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优渥的发展条件以及专业园区服务配套体系。“毗邻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等重点大学的地理优势,也为人才持续输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产业园区,闵行开发区采用市场化机制、公司化运管,高质量招优引强,帮助优势企业提升能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闵行开发区企业康码正在开发的人造血,是用于抢救输血的血液替代品。
至2022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6万亿元,实缴税收916.6亿元。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雄打了个比方,“从财政投入和税收贡献来看,相当于投入1个闵行开发区,产出了90个闵行开发区。”
当前,上海园区正走向“特色产业”阶段。2020至2022年间,共推出53家特色产业园区,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底,上海特色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300亿元,可比增长2.2%,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19%。”市经信委产业园区和结构调整处处长丁兴沂介绍。
在《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上海建设“国际数据港”。当前,一批优质“数商”在临港形成产业特色,跨境数科就是其中之一。
位于临港新片区创新魔坊的跨境数科数据流通平台。
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指导下,跨境数科由联和投资、上海信投和临港科技城等上海重要国企联合组建,提供全球化的数据流通、存储、治理、加工、应用和安全服务。公司总经理李晶说:“中国的信息技术、安全技术非常发达,但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还有待提高。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对接国际规则的体系,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先进技术、产品推向全球,提供产业支撑。”
截至目前,跨境数科已提报国家标准2项、上海市地方标准6项、应用专利2项、著作权20多项。“在中国优秀文化出海、跨境贸易真实性核验、国际教育资源便捷访问等方面已经取得创新成果,国际数据港的核心能力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与科技发展动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副处长倪晓杰表示。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原始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真正的原始创新来自基础研究。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实现全面超越,就要在自己家的院子种自己的树,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结出自己的果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
2021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两批试点囊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上海高校。通过实施“特区”计划,争取在相关领域建成基础研究的新高地,提升上海基础研究的能级,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刘春森,是入选复旦大学基础研究特区项目最年轻的教师,入选时仅29岁。近5年,他共发表SCI论文33篇,其中4篇入选SC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SCI热点论文。基础研究特区设立之后,政策向招生制度和经费管理倾斜,“我们在研究团队建立、预算的申请上都便捷迅速多了。”
“原来学校的基础研究更多是以申请竞争性的项目为导向,通过设立‘特区’,学校基本上能够自主地去支持我们认为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员开展研究。”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创说。
松江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间穿梭 陈海汶摄
从学界到业界,创新活力在上海涌动。G60是沪昆高速公路的简称,东起上海松江,途经浙江,一路延伸至云南。如今,G60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G60科创走廊建设从上海松江逐步扩展到沿线九个城市,从基层实践逐步上升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上海长三角G60科创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由杨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构成了智能经济方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了一条独立的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板上市企业约占全国的1/5。高新技术企业4.42万家,占全国1/8。地方财政收入上升到 1/12。G60科创走廊孵化出诸多解决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难题的科创企业,实现了一系列从0到1、1到N的技术攻关并产业化。
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
“这里是江苏和上海的分界处,也是最佳拍摄点。”在元荡湖人行桥上散步的陈阿姨正指导着行人拍照。她是老金泽人,虽然现在已经在市区生活,有空还是会来这里转转。“湖边水系修复整理之后,跟以前大不一样,很有江南水乡味道。站在桥中央一跨步,就到了江苏境内。”
站在元荡人行桥上一跨,就到了江苏境内。
元荡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湖泊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岸线全长23公里,2023年将实现整体贯通。“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是示范区首个跨域一体化项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通过共谋一个项目、共建一批机制、共绘一张图、共商一套标准、共推一份计划,实现了工程的加速推进。
这是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的成果之一。三年多来,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推进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108个重大工程建设,走出了示范区“速度”。
“沪苏嘉城际铁路作为跨域线性工程,从线路规划批复到三地同步开工,仅用时一年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一体化在跨域项目推进上的优势。”负责上海段投资建设的上海申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海示范区线青浦新城站正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
随着区域发展动能持续迸发,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也不断扩大,目前已集聚中国三峡集团、华为公司等53家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赋能示范区建设。
为推动更深层次开放,国际朋友圈也在加速搭建。2018年以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第六届进博会招展工作正有序推进,签约展览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
“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口博览会展览部总经理方辉说,第六届进博会全球推介活动已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后续还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推介,广泛邀请各类优质企业借助进博会平台抢抓中国市场机遇。
进博会常设贸易平台——虹桥品汇。
在进博会常设贸易平台虹桥品汇,越来越多进博好物在这里实现“展品变商品”。虹桥品汇总经理蔡军介绍,虹桥品汇已成为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主平台。“目前,平台累计汇集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0多个品牌,7万多款展品变商品,在全国开设了21家分中心,去年平台交易额近120亿元。”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