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缮的历史建筑越来越多,但手艺精湛的老工匠数量有限,看上海如何探索破题
来源:上观新闻2023.6.12
修复老建筑是一个细致活儿,需要靠有经验的工匠们手手相传地去做。但如今,上海有1058处共五批优秀历史建筑,量大面广,光靠人力去修复和维护远远不够。这一痛点该如何破题?
今天(6月10日)是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和虹口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赓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市级部门联合主会场活动上获悉,上海正在推动优秀历史建筑管理数字化转型试点,解决修缮人力不足难题。
越来越多优秀历史建筑将要装上智能传感器。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了解到,应用智能传感器的老建筑,会联动上海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城管部门,把监测中主动发现的违规事件纳入网格化闭环管理,提高发现和处置效率。
同时,在外滩第二立面实景三维测绘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全市优秀历史建筑实景三维测绘,探索建设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数字化测绘成果、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年度调查评估结果分析,逐步形成审批要点、数字化资料服务,辅助联审平台的方案审批,让优秀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保护管理变得更规范、更标准。
在实际的老建筑修复案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谷志旺介绍,历史建筑数字孪生与智慧感知技术,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修缮,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采用人工智能还有数字检测技术,把它的‘基因’检测出来。如,水磨石的石子粒径的大小、颜色配比等等。原来复原一块水磨石,我们需要做至少几十次的适配,而且要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现在,一张照片几分钟就可以把配比生成出来,工人再去做小样,不一定需要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 他说。
张园街区13栋优秀历史建筑,则应用数字孪生平台,做到了定期“体检”。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嘉军说:“一档一册的数字孪生档案库把张园的整个历史记录下来。放大到上海市,所有的优秀历史建筑要建立一个三维可视的档案,形成数字孪生的整体管理平台,可看、可控、可查,甚至于未来可以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探索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上海将持续保护修缮,提升区域风貌。以调查评估结论为基础,形成修缮建议清单。逐步建立轮修、督修和通报制度,推进落实保护责任,提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水平。推动如黄浦区南昌路、虹口区山阴路、徐汇区市音乐学院、杨浦区杨树浦路670号水厂等区域整体修缮项目,结合功能更新、活化利用重现历史风貌。
修缮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变得更重“里子”。过去,居住类历史建筑的修缮重点大多都放在“外貌”上,粉刷墙面、翻瓦换窗,让它变得更美,可是漏水、水管堵塞等老房子常见的毛病,总会反复。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姜江表示,里外兼修、更重“里子”,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修缮导向,“修老房子不能只关注外墙,图漂亮、图新。现在老房子管线老化的问题突出,以前我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接下来会先把老百姓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落实好,在这方面要加大修缮的力度,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更多资讯
-
面向上财等高校毕业生推介,一批上海中心城区保租房项目提供优惠活动2024.4.28
4月26日,杨浦区“青春‘杨’帆、助力安居”——保租房进校园推介主题活动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杨浦区房管局积极响应全市开展“保租房进校园”的活动号召,筛选推介了一批房源适配、租金适合、区位适宜的保租房项… 查看详情 >
-
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个保障性租赁住宅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2024.4.26
近日,由张江高科开发建设的集睿公寓(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5b-6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为该项目2025年三季度精装修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吹响了项目建设新阶段的号角。 集睿公寓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查看详情 >
-
首批封顶!嘉定这片郊野新居预计年底完工2024.4.25
近日,外冈镇郊野单元01-01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首批建筑主体结构封顶。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届时将提供2940套优质房源。该基地东至吴塘、南至野黄泾、西至规划百泉路、北至规划汇旺路,总建筑面积359… 查看详情 >
-
科技回归都市,上海郊区怎么办?2024.4.25
科技回归都市的趋势正影响上海。对上海中心城区,这是明显的机遇。对上海郊区呢? 有人说,上海郊区现在很尴尬。比氛围、比功能,比不过市中心。比成本、比空间,好像也比不过周边城市。 也有人说,得换个角度看。…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