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焕新颜?

来源:上海虹口2023.6.21

如何让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焕新颜?

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鹏

面积约129公顷的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是上海12个市级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区域内保存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石库门里弄、花园洋房、公寓等多种类型建筑,被誉为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这里还有众多革命旧址遗址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周恩来、鲁迅、陈延年、赵世炎、瞿秋白、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此工作、生活。

风貌保护区内的各类建筑,有的已有100多年历史,不少里弄房屋也有90多岁“高龄”。如何让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重现当年风采?如何提升居民的宜居品质?这给四川北路街道的风貌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为此,我们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想方设法既保留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又不影响、乃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修缮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群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我们在每个修缮项目均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弄堂治理委员会,做到修缮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在恒丰里、余庆坊等小区,为了节约空间,不少居民把水斗搭建到了房外的弄堂里,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还易造成公共通道拥堵。于是,在山阴路上的恒丰里、四达里、恒盛里,大大小小弄堂内的水斗拆除计划被提上了议程。山一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网格吹哨、科室报到、多方响应”的网格化党建“你呼我应”工作机制,让广大党员、楼组长先拆一步,带头拆除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自家水斗。随后,其他社区居民积极响应,街道管理办联合城管中队也共同为老弄堂的改造出谋划策。

就这样,通过分析情况、逐一告知、公示方案、综合整治,先后拆除各类水斗200多处。水斗没了,弄堂变宽敞了,环境美化了、居民通行也顺畅了。山一居民区的居民邬云庆说,通过房屋修缮和城区更新,现在居民的厨卫设施更好了,水斗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为居民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家园

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现有老建筑的历史图纸、历史信息、原始工艺等进行详细考证,编制成设计方案。在修缮过程中,既注重建筑形象、尺度、比例等尽量保持原有建筑风貌,还通过修墙面、排管线、换设备、做防水等工程,提升居住生活品质。

建成了,还要管。针对里弄房子木结构、出入人员较多的情况,我们结合房屋修缮,配置了喷淋、水喉等消防设施,统一更新弄口电子门禁、机动车道闸、数字化监控设施等,有效维护居民居住安全。在永乐坊修缮完毕后,街道引入上海佳灵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驻,在虹口率先进行“一保”变“四保一服务”物业一体化管理试点,形成旧式里弄小区直管公房物业治理新样本。

打造“三香弄堂”宜居生活

着力打造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全域的“茶香议事”“书香文明”“花香美丽”的“三香弄堂”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提”事、“议”事、“亮”事、“定”事、“共”事、“评”事的机制,发挥好“弄委会”在居民公约制定、停车管理自治等方面的特有作用。通过区域化党建形成驻区单位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并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应急、城市卫生健康等力量纳入网格化党建工作体系,担任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在兴业坊、木刻讲习会旧址等处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库等,增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

我们突出风貌保护、改善民生、环境整治相结合,综合实施“道路+”“公园+”“生活圈+”“美丽家园+”工程,对空中缆线、沿街绿化、店招店牌、景观灯带等进行同规划、同管理、同整治、同更新,打造口袋公园、居民体育健身苑点,建成“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木刻讲习会旧址、百年恒丰里党史学堂、多伦路街区“虹”讲堂等一批社区会客厅,做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区可休憩。

近年来,通过对山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开展高标准的修缮和高品质的打造,永乐坊、恒丰里、余庆坊、大陆新村等老弄堂、老建筑得到了有效修缮,形成了里弄房屋高质量修缮的“上海样本”;永安里、恒盛里、兴业坊等27处里弄房屋陆续启动大面积修缮工程。通过用心用情做好风貌保护,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彰显“文化三地”城区新面貌。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