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成为文明风景线,上海这个区将文明创建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来源:上观新闻2023.8.15
这个美丽的变化,得益于长宁区“美丽楼道”文明创建的深入推进。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各楼组自身特色,由楼组带头人一家一户了解居民想法、挖掘自治能人,热心居民纷纷参与规划设计、意见征询、讨论修改。
2011年,长宁区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长宁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文明创建的奋斗目标,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紧紧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更好地服务提振发展信心、深化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突破和人民城市建设的要求,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家门口”成为文明风景线
随着长宁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文明创建从“家门口”进一步延展至“楼门口、街区中、空间里”。
2022年,虹桥街道启动“亲情伊犁”美丽街区创建,涉及虹桥路、延安西路、中山西路交叉形成的面积约0.42平方公里的区域,包括虹东、虹储、虹桥、爱建、伊犁5个居民区。
街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最优的解题思路,通过召开意见征询会,广泛聆听、征求周边5个居民区居民以及沿街商户的需求、建议,让大家共同参与到街区治理全过程。最终,以“聚焦街区环境,打造形态美;聚焦小区建设,打造生态美;聚焦社区治理,打造神态美”为目标的街区更新计划应运而生。
过去一年,邻里会客厅、虹·邻里小站、街区故事墙绘等一批“封面级”的城市更新作品脱颖而出,装点家门口的亮丽风景;街区共创展、安顺邻里节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活动吸引居民近悦远来,为群众搭建起凝聚亲情与活力的平台,让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街区慢下来、亮起来、亲起来。
与此同时,长宁区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创建。街道相继推动沿线10个精品小区建设全覆盖,涉及面积28.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743户,全面提升居民宜居品质;累计共有30部电梯在5个居民区中加装完成,在建成电梯的楼道内叠加百姓可选择、有需求、共参与的“圆梦楼道”项目,不断扩大电梯加装的规模效应和良好社区氛围。
近年来,长宁区将“美丽楼道、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美丽空间”创建作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创建1000余个美丽楼道(楼组、楼宇)、近200个美丽家园、10个美丽街区、20个美丽空间。在文明创建助力美好生活“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不仅提升了城区环境品质,也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文明牌”与“民心牌”相结合
“文明创建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长宁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建过程中,长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文明牌”与“民心牌”相结合,让文明创建为民生改善做出较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对长者的关爱折射文明的温度。长宁区深度老龄化程度较高,截至2022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23.1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年来,长宁区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体+家门口微养老”的街居两级养老服务层级,在每个街道都建成一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通过整合资源,各街镇还灵活设置了多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依托社区内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托所、助餐点等嵌入式设施,开展各类服务。通过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开通“长宁智慧养老”微信公众号,老人及家属可以一键查询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获取养老服务设施等各类信息。
市民们能感受到的民心温度,还不止这些。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长宁区将公用民防工程规范化、公益化改造与“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更大程度利用地下资源提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进一步满足了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位于长宁区仙霞路700弄的虹仙居民区,是一处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为解决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小区内的民防工程,长宁区相关部门多次前往实地开展调研,决定将一处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公用民防工程打造成社区的共享客厅+青年人的文化阵地。
通过与社会组织共同培育“闲下来合作社”,市民还可以在这里参加工作坊、休闲生活和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从而连接起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和社区外的青年社群、艺术家等群体,有力促进了民防工程开发利用与社区社群便捷生活的有机融合。自2020年以来,这里已服务居民6万人次,开展各类活动400场次。
据介绍,截至目前,长宁区已成功推出32座公益化使用的公用民防工程,主要作为非机动车库、居民活动室、社区仓储等为民服务功能使用。其中,社区非机动车库共计10座,服务7个居民区,覆盖居民约1500户。
长宁区坚持将文明创建融入“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市容市貌、健康中国建设、文明实践提升”等主题,推出10个“创建为民实事项目”,着力创建幸福美好之城。
“文明共治朋友圈”激发主体作用
今年,长宁区创新推出“文明共治朋友圈”,按照地理划分,由片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先进代表带头成为“群主”,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通、队伍共育、项目共推、顽症共解等方式,进一步扩容“文明创建朋友圈”,画好“文明共治同心圆”。
全国文明单位长宁区图书馆,作为中片区首轮“群主”,在文明共治项目中,充分发挥公共阅读服务功能,通过教育市民“读书好”、引导市民“读好书”、培育市民“好读书”,进一步引导市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风尚;作为园区首轮“群主”,市级文明单位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聚焦“东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三级联动,画好全域覆盖的产业体征图、楼宇全景图、配套布局图、项目推进图等“四张图”,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整合、开放共享,强化文明、优质、高效服务供给。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长宁区政务服务大厅,整洁宽敞的环境、微笑服务的接待人员、便捷优化的服务流程、多元叠加的政策制度……各处细节彰显着城区的文明底色。
从“一照多址”登记改革到“八张改革特色牌”,再到“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启用”“首批营商合作伙伴命名”,从1.0版到6.0版,长宁区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步伐从未停歇。今年,长宁区启动在各窗口服务行业中开展寻找“文明服务窗口”的活动,围绕“优美服务环境、优质服务效率、优良服务秩序、优化服务机制”等方面,挖掘、推评、选树、展示窗口单位的文明形象。
提升“颜值”,塑造“气质”,弘扬精神,彰显品格……长宁区将继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坚持“为民、惠民、靠民”,聚焦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双提升”目标,用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精神文明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百姓心田。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