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溪老街,没有臭豆腐酱菜蹄膀,靠什么吸引商户和游客?

来源:上观新闻2023.8.15

开街两年多,一直低调的奉贤青溪老街稍微“高调”了一下,玩了些新花样。
日前,青溪老街推出名为“青溪雅集·忆明夏”国风集市,令游客畅享古人夏日赶集的乐趣,也让这条没有臭豆腐酱菜、主打文创特色的老街迎来了开业以来最高的客流。
夏日傍晚,穿过人民路上大理石牌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典雅古朴的摊位,竹编灯笼高挂摊头,宣纸上的书法店招在晚风中瑟瑟作响。各色点心、手工制品引来不少穿着汉服的游客,古风氛围十足。
再往深处走,穿过清幽的青石板路,石拱桥下,一艘摇橹船泛在金色的微波中,沿河白墙黑瓦的吊脚楼房将夜市热闹隔在老街外,颇为宁静。

老街散发着活力与新意
奉贤青村,隋末唐初成陆,溪水穿村而过,通大海,故称青溪。提起青溪老街,或许很多市区的游客不甚知悉。在沪郊一众各具知名度的古镇老街中,这条开街仅两年的老街显得年轻且低调。

这种低调来自两方面。一来,青溪老街的开发时间不长,商业还未全部完善;二来,老街的业态“干净”。走在街上,游客不会在两旁林立的商肆看到扎肉铺、酱菜铺,取而代之的是玻璃制品工坊、书法店、个人摄影展、折扇绘制、陶艺工作室等调性相对年轻的商铺;空气中不会弥漫着臭豆腐味,脚下的青石板路上没有随处乱丢的烤串竹签或沾满油污的纸巾。
游客们来过青溪老街后给出的反馈是:“环境很干净,氛围很年轻,逛起来跟别的古镇不太一样,比较舒服。”
青溪老街上风格各异的商铺 沈思怡/摄
“如果只是在有小桥流水的景区里人挤人,然后买块臭豆腐、羊肉串,那么它和全中国所有的古镇都是一样的。”在上海青溪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霞看来,青溪老街的开发并不想重复传统古镇老街的旧路,虽然青溪老街有着近七百多年的历史,但换句话说,谁又规定它的内核不能是年轻的、散发着活力与新意的呢?
要实现“古街风貌、年轻内核”的目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拔高青溪老街的入局门槛。张霞告诉记者,老街的业态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历史文化、轻奢餐饮、精品名宿、国潮文创、中医养生、传统婚俗,每类业态都有固定的配比,如餐饮是30%,文创是20%。“这些精准的配比是不容失衡的,而即便在同一类目里,我们也很少允许同质化的商家入驻”,张霞说,这一方面是不希望业态过于同质化,也不想因刻意追求业态丰富度而让放进低端、无序的商业体。
青溪老街上云南风格的咖啡店 沈思怡/摄
在老街上经营竹编工艺品店的一位店主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自己原先在召稼楼古镇做茶叶生意,今年才搬到青溪老街,首次竞标时,因老街已有一家茶叶店而被拒绝,最终凭着竹编工艺品才得以进驻。
张霞提到,为了增强老街“年轻”的内核,青溪畔在招商和运营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吸引年轻人前来创业,“他们的想法更新潮,也能让老街的发展更具新意。”
青溪老街上不乏年轻人创业的工作室 沈思怡/摄
事实上,与其说是古镇景点,青溪老街走得其实是文化创意街区的路子。今年3月,青溪老街入选2023-2025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青溪老街内已引进一尺花园、青溪时光邮局等80余家特色产业,其中包含32个文创工作室,18个年轻人的创业项目,这个原始风貌的古村,正逐渐演变成集餐饮、民宿、咖啡、文创等为一体的繁华街区。
青溪老街 沈思怡/摄
“惬意又出片”吸引不少年轻人
不过,从商业旅游的角度出发,转型成文创园区的古镇老街,游客跟商户们买账吗?
90后江西小伙陈伟在青溪老街上开了家原创茶饮店“青禾”,他是老街的第一批商户。落址前,他曾考察过上海其他的古镇老街,但那些高客流的景点让他感到有商业过度开发的压力,而当时的青溪老街尚处开发初期,沿街没有几个铺面,业态结构精简不重复,这个慢节奏的水乡古镇让陈伟有信心在此培养自己的商业品牌。
“青禾”茶饮店,右侧是点餐区,左侧是公共座位区及陶瓷制品展示区 沈思怡/摄
陈伟坦言,或许高客流的商圈能带来暂时性的收益,但相应的竞争压力也会成倍放大。即便青溪老街客流不及热门景点多,但因没有同质化的店,店铺的收益尚可,这让他能将更多精力专注在品牌的打造上。他的另一重身份是陶瓷艺术家,因而,店铺的公共休息区也展陈着他自己烧制的陶瓷器具。这里更像是他的小型展览,而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以茶饮为载体输出陶瓷文化。
古桥一侧,原木色的门楣,五彩缤纷的装饰,温馨的氛围让“青玄手作”常能引来年轻女孩们的驻足。顾客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奶油胶制品,也能在折扇上画国画、写书法,买发簪等国风制品。在店主顾婕看来,比起在商场里提供相同的服务,青溪老街能让这些活动的呈现更具场景化,也更能激发老街的文化底蕴。“比如,游客穿着汉服旗袍,店铺里写写书法,再扇着自己画的折扇穿行在小桥流水的老街上,会很有意境跟韵味。”
“青玄”手作店 沈思怡/摄
8月的某个周末,26岁的张思易被青溪老街举办的国风集市吸引过来,感觉老街整体环境设施很新,商户多样,每家的经营内容都不同,让她愿意在每家店门口停留甚至是合影。比如,她最喜欢的一家茶馆,深居在老街的里弄,两张藤椅、装在精致餐具里面的餐点,配上围墙上开得正旺的凌霄花,“惬意又出片,年轻人就是喜欢‘chill’的氛围”。
老街注重打造的文创产业集群,同样也会促进这些“小而美”的品牌互相合作。陈伟提到,今年年底,青溪老街的园中园“青溪15号”即将投用,将入驻其中的中版书局就曾向他表达过合作意向,希望在店里提供青禾的茶饮。
白色的建筑就是“青溪15号”沈思怡/摄
少了“烟火气”能有持久竞争力吗
对于年纪稍长一些的游客来说,老街干净的业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原貌,相对少的客流也保障了游玩的体验感。在65岁的范菊英看来,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美景风光是游览古镇的首要,老街要清净方有韵味。
青溪老街上的游船 沈思怡/摄
然而,有些游客则觉得,老街就该是热热闹闹、充满烟火气的,如果少了臭豆腐、酱菜等古镇标配,文创氛围过浓,反而会变得“没有味道”。40多岁的游客徐女士从浦东来到青溪老街,逛完一圈后,她觉得“吃的东西太少,不够热闹”。同样有商家觉得,老街的业态难以吸引到传统古镇的客群,且商业密度不够,导致人气不够旺。
如何引流?“青溪雅集·忆明夏”国风集市应运而生。集市为老街引来了大量客流,有商家告诉记者,集市期间的营业额比平日高了十倍。


往长远看,如何在打造文创园区特色的同时,为商户提供稳定的客流及收益,依然是青溪老街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此,张霞告诉记者,一方面,青溪畔运营方会定期举办集市活动,用新颖的主题风格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是继续围绕“文创+商业+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既欢迎自带产业链的企业入驻老街,也鼓励现有的商铺在老街、在青村镇内延伸出产业链。
张霞坦言,在先天条件上,青溪老街并不具备与其他自然风光景色更优质的古镇老街竞争的能力。因而,探索产业与经济、区域活化的价值或许对青溪老街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意义。

成功的案例已经出现。青溪老街上的原创餐饮店“青溪老捌样”,开业一年后发展了预制菜产业,如今在青村镇内的某个园区里包下了两千平方米的工厂体系化运作,赛道升级后,品牌收益大幅提升。记者也观察到,青溪老街上有很多商铺是两用的,沿街铺面用来做生意,内里则是店主的工作室。
今年下半年,老街比邻而建的“青溪15号”文创园区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将引进“中版书局、影视传媒、网游动漫制作”等文旅产业项目,与青溪老街形成无边界链接,依托本土企业入驻做到产业链先行,进一步提升老街文创街区的形象,提高老街的商业韧性。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