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湖高铁练塘站明年通车,示范区城际线开工,青浦“枢纽门户”作用愈发凸显

来源:上观新闻2023.9.6

再过两个月,第六届进博会即将在位于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四叶草”附近的小涞港边,如今已可明显感受到“进博热度”:各色花草景观正在有序铺设,徐泾西虹桥地区近6平方公里区域在“一体化养护保洁”模式下,城市面貌明显提升,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等产业空间内,进博会溢出效应正在不断放大。

这种“进博热度”,也是“青浦热度”的体现。青浦区东临大虹桥,西接苏浙两省,是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多项重大战略落地,让青浦迎来发展窗口期。9月5日,“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青浦专场,青浦区委书记徐建等人介绍了青浦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一城两翼”布局稳步推进

从地图上看,青浦区呈蝴蝶状,从东到西长约45公里,青东、青中、青西三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发展路径各不相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及进博会、新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些战略正好分布在青东、青中、青西三个区域。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青浦区正充分发挥战略赋能作用,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青浦东翼是进博会举办地,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青浦已连续5届进博会签下上海交易团“首单”,意向采购订单累计超过44亿美元。在进博会的辐射带动下,产业项目虹吸作用持续增强,2019年以来青浦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40.5亿美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片区已集聚上市公司5家、总部企业22家。

青浦西翼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今年,青西地区聚焦“水乡客厅”重点区域,开工建设青浦片区创智引擎,华为研发中心明年投入使用,未来将有3万至4万名科技研发人员进驻,为青浦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青浦新城是“一城两翼”战略布局的中心,当前正围绕“1+3”重点区域布局,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其中,“1”为新城中央商务区,未来17号线、示范区线、嘉青松金线将在那里实现三线换乘;“3”是三个功能区,分别是南部城市更新实践区、西部未来新城样板区和北部产业创新园区。

徐建说,目前连贯东中西、接入大虹桥的示范区城际线已开工建设,今后将高标准推进各站点规划开发,带动沿线城市功能提升。

创新驱动开辟产业新赛道

今年上半年,青浦GDP增长14.7%,增速全市第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增速全市第四。数据的背后,是青浦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青浦区着力发展“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三个产业集群。“大商贸”方面,青浦是“三通一达一兔”快递物流总部所在地,正推动物流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高端化转型,去年快递物流业营收1568亿元,占全市的85%、全国的15%。“大健康”方面,青浦瞄准生物医药、时尚美妆、健康休闲等赛道,青浦生命科学园、上海家化、妮维雅等企业和平台发展稳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数字”。近年来,青浦致力于打造一条无形的产业廊道——长三角数字干线,依托G50沪渝高速与沿线城市形成紧密合作,打通沿线产业园区和产业链,协同打造数字创新发展带。“我们从东到西布局了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园、青浦新城数字智造产业社区、西岑科创中心等空间载体。”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上半年,青浦区规上软件信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5.3%,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增长47%,其中华为海思同比增长84.2%。

“数字产业化”的同时,青浦也致力于推进“产业数字化”,对传统的商贸服务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比如,青浦正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推动快递物流一头向数字供应链延伸、一头向数字物流装备拓展。

好的扶持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来,青浦区出台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跨境电商、北斗导航等专项政策,还积极盘活存量,研究制定“二转二”“工业上楼”等政策,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目前,青浦可提供制造、科创、总部等功能落地空间约4000亩,商务办公和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

投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青浦西虹桥商务区,原本是一块农田遍布、农户和“低小散”企业集聚的区域,如今在战略赋能和区位优势的加持下,早已今非昔比,美的集团、中国核建、安踏集团、圆通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在西虹桥布局。就在不久前,海德汉科技、睿斯科医疗等30个重点项目集中入驻了西虹桥商务区楼宇,入驻面积超10万平方米。

和西虹桥商务区一样,整个青浦区近年来的投资活力也得到了充分激发。“十四五”以来,青浦区全社会固投累计完成1459亿元,增长27.5%,总量居全市前列。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青浦区累计实施重大项目290个。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全长18公里的崧泽高架已全线通车,青浦新城到虹桥枢纽仅需20分钟,沪苏湖高铁桩基基本完成,练塘站明年7月将通车启用。近三年,青浦区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上共投资近120亿元,总里程达252公里。

社会事业方面,青浦已滚动实施三轮社会事业三年行动计划,上一轮在教育领域新增学位1万余个,卫生领域医疗机构核定床位增加3000余张,养老领域床位总量占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5.4%,文体领域新增公共文化设施3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32万平方米。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牵引和支撑作用,通过高质量、大体量的产业项目提升经济规模,借助基础性、综合性的民生项目提升城市功能。”杨小菁说。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