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的泥城,如何“飞”得更高更久更远?
来源:上观新闻2023.9.12
20世纪,沪产貂皮鼎鼎有名,在海外市场被争相抢购。当时,上海最大的养貂基地,就在公认的农业大乡——南汇泥城。1989年顶峰时,泥城一度饲养了万头水貂,所产的对虾、蘑菇、甜瓜、青扁豆等也备受市民欢迎,经济效益很好。
20世纪90年代,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养貂业走向衰落。人们意识到,泥城的发展不能只靠传统的农副业和零星的乡镇工业,必须转型升级。但即使最乐观的人也没想到,今天,前沿产业会成为泥城经济的绝对主力,外资、现代新型服务业也开始涌入,而农业在全镇生产总值的占比竟然降到了0.3%。
取代水貂和扁豆的,是新能源汽车和芯片。泥城如今被称为“特斯拉小镇”,围绕两家整车厂打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市集成电路特色产业园“东方芯港”发展最成熟的一区落在泥城,汇集了积塔、新昇等一批半导体企业。今年上半年,泥城镇规上工业产值达272亿元,同比增长24.44%,已成为上海前沿产业发展新高地。
如此大跨度的跃迁,何以实现?2003年临港新城开发建设、2019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2021年浦东“引领区”建设大幕全面拉开,一项市级战略、两项国家战略先后加持,有人说,站在这个风口,似乎换谁都能“起飞”。
不过,想要“飞”得更高、更久、更远,仍要下不少工夫。记者调研发现,泥城镇不仅配合国家战略做好服务,还在基层政府权限范围内应势而谋、主动作为,形成了一些具有样板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经验做法。
理解风口才能更好借势
临港开发之前,泥城的乡镇工业已小有名气,压力容器、船舶、五金等行业欣欣向荣,人民村被誉为“东南第一村”。但以发展的眼光看,零散的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没有核心创新技术,无法长久提供动能。
当上汽整车厂项目入驻,泥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为保证土地供应,泥城首次进行大规模动迁。其后,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跟随上汽的脚步来到泥城,更多本地小工厂关停迁离,更多居民搬进镇里。
泥城镇规建办主任张燕华回忆,第一波动迁潮过去,乡镇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泥城的经济总量呈现“几何式的增长”。城镇化进度加快,村民们集体“上楼”,不再以农业为生,大量劳动力被释放。
在风口,就要顺风走。可以说,泥城很早就尝到了“链主”企业带动效应的“甜头”;本地人也早早完成了生活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这为日后顺利承接临港新片区成立后新一轮的产业导入打下了基础。
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后,泥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又上了一个台阶。去年全国生产的新能源车中,每7辆就有1辆是“泥城制造”。泥城也果断调整产业布局,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为主要定位,开展“链式招商”,目前共集聚了相关企业29家。
“和上一轮汽车产业招商不同,围绕临港新片区更高的定位,这轮招商更侧重产业链高端、创新环节,包括三电系统、算力算法、氢能等领域。”泥城镇经发办主任黄烨玮说。
对国家战略的准确理解,让泥城在风口更好地借势。现在,泥城的汽车产业链上游不再只有内外饰、常规部件企业。得益于此,特斯拉上海工厂实现了超过95%的零部件国产化率,泥城也拥有了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的成熟生态,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增长空间和可能。
基于同样的思路,新片区成立后,泥城推动产业向“2.5产”升级,紧挨产业区打造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创新创业带,培育研发、销售等功能,现已有几家企业准备上市。有证券公司嗅见商机,甚至主动跑来泥城注册,希望为这些“潜力股”提供服务。
不少本地人得知消息后感慨:“泥城现在还有写字楼和证券公司了!”金融机构的主动靠拢,侧面证明泥城产业结构正迈向高端化和集中化,也填上了泥城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一块空缺,使产业生态更完整。
土地紧张更要提前布局
近年来,泥城镇配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各开发主体,顺利完成征收动迁、净地腾地等任务,加快了产业项目的导入速度。泥城镇镇长朱敏表示,几轮大规模出让后,镇里为新项目腾出不少空间,镇属工业园区还有近800亩产业用地待开发。
但剩下的多是产证繁多的复杂地块,动迁成本过高,空间紧张的问题日渐凸显。朱敏说:“如果不提前布局,等过几年土地供应跟不上,泥城就没有发展空间了。”
风口的风再大,没有承载空间,也带不动发展增量。随着产业结构明晰、集中度提升,泥城已针对性地启动腾笼换鸟工作,劝离、清退了一批不符合导向的企业,围绕闲置厂房开展招商。镇属红宝石园区转型升级为中汽联(临港)全球汽车零部件创新中心,招引19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原先的百岁物流低效用地,通过引进延锋国际座椅公司实现转型升级,今年预计产税1.5亿元。
然而,仍有许多早年间拿了地或签了长租约的企业不愿意搬离,有些企业宁愿“捂”着土地做低端产业。但也不乏自我转型意愿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改等手段,跟上临港新片区的新要求,继续在本地发展。
对于后者,泥城镇配合企业意愿,主动对接专业机构制定方案,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申请临港新片区的相关政策补贴。
“这大幅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很多家都已经拿出了转型升级的方案。譬如有一家机械企业告诉我们,想转型做航空零部件,也有相应的技术储备。”黄烨玮说,“但小企业转型风险太大,许多企业主担心技改后新产品打不开市场,最后亏损甚至倒闭。他们提出,如果政府能牵头对接供需双方,提供一定程度的托底保障,企业就更敢于转型。”
朱敏透露,泥城正考虑推出可操作性强的统筹一揽子方案,形成一套政策组合拳,提升企业自我转型积极性。“受大环境影响,不少民营企业这两年压力很大,都在谋求出路,因此也很愿意配合政府的方案。我们希望能帮助这些乡镇本土企业成功转型发展,服务于临港新片区七大前沿产业,为泥城的产业生态增添活力氛围。”
构筑生态形成持续发展
“双区叠加”的国家战略支持下,泥城获得自上而下的大幅度资源倾斜。镇经济职能部门的干部们近来却感受到一种新趋势:各地都越来越“卷”,泥城政策高地的优势没有以往那么明显了。
没有一个风口是永恒的,修炼好内功,才能在风停之后继续行稳致远。
因此,泥城更聚焦于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氛围,以期形成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方面,镇产业布局经过精心规划,既要扩大企业“朋友圈”,还要孕育创新“核爆点”,带动产业链向更全更高升级。
另一方面,虽然各地都不停地推出惠企政策,有些直接补贴、奖励政策甚至可能赶超了临港新片区,但新片区在“五自由一便利”领域的创新制度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朱敏发现,在金融服务、外汇结算、数据流通等领域的支持,才是大体量、高能级的企业真正看重的,这也是“双区叠加”支持下泥城最大的优势。“作为基层政府,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与企业的政策对接工作,让新片区的政策更深入全面地赋能泥城的生态。”
此外,产业导入使得大批高端人才、企业职工涌入泥城,让他们安居乐业,也是构筑良好产业生态氛围的重要环节。
“新泥城人”学历、薪资水平相对较高,泥城不断引进匹配需求的商业配套,升级消费场景,形成了南有万达广场、北有鸿音和宝龙广场的商业布局,辐射力强,周边几个镇的居民都把泥城当作消费休闲首选地。今年上半年,泥城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泥城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积极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朱敏告诉记者,泥城公租房多,周边几个镇许多企业职工也都住了过来。在现行财税分配机制下,泥城镇承担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压力之下,泥城尝试以“微创新”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在全市范围内首创性地成立3个公租房居委会筹备组。有了居委会,公租房区域内1.5万居民就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人’是发展的根本。我们希望为‘新泥城人’营造归属感,让他们逐渐融入本地。”朱敏说,“真正扎根泥城后,他们能为泥城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实现持续发展释放更多动能。”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