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智能新车的诞生:“黑灯工厂”造车,AI技术“傍身”

来源:上观新闻2023.9.21

9月19日,极越01首批量产车在吉利杭州湾智慧工厂正式下线,24小时内订单量就突破1.5万台。作为吉利和百度的“联姻”之作,这辆新车的量产备受市场期待。

记者在探访生产车间时却发现,一些穿着极越工作服的员工却有着上海口音,每周需要跨越近5小时的车程往返于上海和宁波。极越CEO夏一平也是“双城记”的成员之一,“我们的技术团队在上海,造车工厂在宁波,长三角已经成了智能汽车绕不开的重点区域。”

AI大模型“上车”

吉利杭州湾智慧工厂内,生产车间正在一刻不停地运作。

“这是以‘黑灯工厂’为标准打造的汽车生产工厂,生产主要由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软件系统指令自行完成。”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产线在冲、焊、涂、总四大工艺基础上,实现了全自动软件自刷写工艺等创新突破,也确保了车辆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记者在探访生产车间过程中发现,各种类型的AGV自动导向车比产线工人还多,配备5G信号的AGV小车还享有专属车道。车道是人行道的4倍左右,车道上贴满了藏有磁条的二维码,AGV小车将沿着二维码“搭建”出的虚拟线路行驶。由于产线繁忙,AGV小车在路口还会出现“塞车”的现象。为了保障生产效率,在车间内,AGV小车的通行权高于人行道,行人必须给AGV小车让道,以确保物料的及时补给。

“AGV小车主要为了运送车间内的零件等物料,车间工人一旦发出缺料指令,系统将自动下达补料指令,AGV小车将第一时间将物料送达。”焊接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车间一共有700多架机器人,新车主要安装过程实现了100%自动化。

另外,在极越全自动柔性标定间内,11台“智能机械臂+屏幕标靶”的组合,不到3分钟就对一台新车完成所有智能传感器的标定,这也大幅提升了智驾传感器感识别精度。

生产车间的智能化只是一方面,车辆自身的“黑科技”同样值得关注。据悉,极越01是国内首辆配备高通8295芯片的量产智能汽车,60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超高算力的芯片让车内无缝语音识别成为可能。夏一平告诉记者,过去,汽车所用的所有芯片,算力都比手机芯片低得多,如今车规级大算力芯片的出现,逐渐把汽车算力跟手机算力拉平。“凭借高通8295芯片,以及本地部署语音AI大模型,极越可实现顺畅的语音交互。比如用户一口气说十几个指令,它都可以记住并全部执行。即使在离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语音交互。”

上海成汽车“大脑”主阵地

制造车间在浙江杭州湾,智能“大脑”在上海嘉定和金桥。从极越的生产链条不难看出,长三角已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业内还有“4小时产业圈”的说法——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软件、电池、生产所有环节,能在以上海为中心的4小时车程内全部搞定。

“4小时产业圈”对夏一平来说,感受尤深。除了极越CEO之外,他也是集度CEO,这是一家专注于汽车AI的科技公司,为极越汽车机器人提供智驾智舱技术。集度总部在上海,极越的工厂在宁波,他既要在上海“抓技术”,也要去宁波“盯生产”,两地往返4个多小时,已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上海在人才、供应链和政策这三方面的独特优势,让我们决定将技术团队放在上海。”夏一平在专访时表示,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底子厚实,有全国最好的汽车人才,同时上海还拥有齐备的产业链,“不管是禾赛激光雷达,还是做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的阿波罗,所有围绕智能汽车上游产业链的供应商基本都在上海周边。技术交流、技术落地、供应链整合变得非常简单,让整个公司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集度研发中心在短短两个月内两度扩容。今年8月,位于嘉定工业区的集度上海研发中心2号楼启用,集研发设计、市场开发及运营等功能为一体。9月,集度金桥办公室落成并启用,加强与金桥及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目前,技术团队人员已超过2000余人,提交专利申请数千余件。

目前,汽车行业从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时代跨越至如今的智能时代,上海正成为提供芯片、软件等汽车“大脑”的主阵地。

去年7月,梅赛德斯-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启动,计划打造车辆测试车间、大数据处理中心及自动驾驶测试场地等,打算建成公司海外最大的创新研发中心。今年7月,宝马集团新上海研发中心启用,实现具备汽车全流程研发职能以及全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能力。此外,上海还聚集博世智能驾舱、华为车事业部、泛亚汽车研发中心、上汽英飞凌、黑芝麻、恩捷等数十家汽车研发龙头企业。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