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环新增“宝藏空间”,“平平无奇”养护房变身森林驿站,还有限时展览

来源:上观新闻2023.10.8

国庆中秋“双节”前夕,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长宁实践案例展在外环生态绿道开幕。今年,长宁展区以“宜居之城”为主题,通过四座新建成的外环林带驿站以及虹桥体育公园,共同演绎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外环绿道沿上海环城绿带而建,规划总长112公里,贯穿上海多个辖区。2022年,上海开始推进外环绿带及沿线地区慢行空间贯通,同步提出建设有品质、有活力、有特色且融合于绿色空间中的服务驿站,为游客提供停留、游憩、补给等服务,发挥绿道管理、综合服务、安全保障等功能,
长宁外环林带生态绿道位于长宁区西部,是临空地区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北起苏州河,南到虹桥机场蓄车场围墙(沪青平公路以北),总长度6.25公里,前身是宽100米的外环防护林带。

 采绿庭外观   长宁区规资局供图

采绿庭庭院   长宁区规资局供图

如何让看似“平平无奇”的功能性绿带为大虹桥地区增添绿色活力?长宁区对外环林带生态绿道的改造建设最早能追溯到2017年,在2019年就实现了长宁慢行系统在绿道段的贯通,是上海环城公园带中率先完成高标准改造建设的一段。长宁对外环生态绿道市民服务驿站的规划、选址与设计也跨前一步,2021年就确定以现有的外环绿带辅助养护用房为基础,更新改造成驿站,很快排摸出四座存量建筑,今年陆续建成4座面向绿道内往来市民的服务驿站。
记者从驿站空间顾问致正建筑方面获悉,蕴藏于外环城市森林中的这4座驿站采用了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即保留并加固一层砖混结构的原有用房,用新的胶合木结构替换原养护用房的二层空间, 并用木屋顶延续原建筑的坡顶屋面,营造出通透、开放、亲切、自然的氛围。4座驿站均设置了公共休息室、连廊、檐廊等空间,每个驿站还有至少一处公共卫生间和自动售货机,方便往来市民游客休憩。

 采绿庭 – 1 号驿站    舒抒 摄

4座驿站的主题各有不同,名称则都来自《诗经》。如,位于外环西河东岸的1号驿站“采绿庭”,语出《诗经·小雅·采绿》中的“终朝采绿,不盈一匊”,可引申为绿意盎然和亲情之感,因此驿站也采用庭院围合的设计,保留树木特色,使空间具有庇护感,契合亲子家庭的游憩需求。

 鱼丽阁    长宁区规资局供图

鱼丽阁    长宁区规资局供图

3号驿站鱼丽阁语出《诗经·小雅·鱼丽》,取“万物盛多、宾主尽欢”之义。这一驿站位于长宁外环林带偏枢纽性的仙霞西路可乐路一带,是一座身处桥头的临水小阁,适合在休闲空间中融入自然教育和科普特色。4号驿站振鹭轩取自《诗经·周颂·振鹭》,是隐于林中的林带管理用房,楼前则设计了可供市民避雨、遮阳的宽大檐廊。

 有年堂   舒抒 摄

外形和名称都颇为大气的5号驿站有年堂,位于长宁外环生态绿道南入口,临近空港八路和环绿路,是周边东虹桥中心等新建楼宇内企业白领们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有年”语出《诗经·小雅·甫田》中的“自古有年,今适南亩”,取“丰年大仓,仓廪殷实”之义,驿站的外形也犹如一座饱满的农庄谷仓。内部大厅宽广敞亮,适合举办各类文化时尚活动,承载了长宁环城公园带“起居室”的功能,彰显了长宁社群生活丰富、市民互助互爱的城区氛围。

有年堂外观   长宁区规资局供图

此次城市空间艺术季长宁实践案例展主要以采绿庭、鱼丽阁和有年堂等3座驿站为展场,静态展览、影像资料、自然实物与木质的回廊空间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外环生态绿道逐年焕新的转变。 “在采绿庭的庭院中小坐,注意看远处还有掠过天际的飞机。”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实践案例展策展人、冶是建筑主持建筑师周渐佳说。

 鱼丽阁二楼展厅   舒抒 摄

鱼丽阁

当城市更新的脚步由城市中心走向外围与自然交界之处,绿色、宜居的空间设计理念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在鱼丽阁二楼展厅,名为“宜居之城:长宁绿色空间”的主题展内,观众可一览长宁如何围绕苏州河、外环等两条骨干绿道打造苏州河华政段、中环桥下空间等更新项目,以及如何将中山公园、上海动物园、虹桥公园等公园绿地通过城市慢行系统串联,形成“出门见景”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涵养地。
从2019年虹旭小区诞生上海首个社区生境花园,到今年9月上海首个商业体内生境花园落户虹桥南丰城,近年来,长宁区围绕苏州河、新泾港等区域内丰富的水系,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摸索出生境花园、生物多样性等独具特色的宜居之城建设经验。9月28日起至11月17日,这些宝贵的城市更新经验将在上述驿站中向公众开放展览,带领人们展望更高生活品质、更好生态环境和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