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这个“原拆原建”项目启动施工,2025年底有望回搬!

来源:上海黄浦2023.10.9

“听讲,阿拉老房子改建已经开工了,开心哦!”这几天,原本住在16号的吴桂林阿婆,一有空就从瞿溪路上租住的房子里来保屯路逛逛,透过工地的铁门门缝看进去,忙碌的施工场景总让她心里很有盼头,“我们离搬回新家,又近了一步!”

近日,备受居民们关注的保屯路211弄(部分)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正式启动施工。原先的小梁薄板结构房屋和不成套房屋将新建为4幢5-7层住宅,通过抽户释放部分空间,为回搬的每户居民配备独立厨卫,实现成套。2025年底,351证居民有望回搬,住上梦寐以求的新房。

保屯路211弄(部分)启动施工

绘好“施工图”,实现最快衔接

和左邻右舍相比,今年快80岁的吴桂林对新房的向往尤为强烈。

一方面,她们一家的情况“特殊”:一家三口申请了低保。老夫妻俩,常年吃药,全身是病。唯一的儿子也50多岁了,因为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病症,一直休养在家,没办法工作,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那些低保补助。“靠我们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住上新房了。”

吴桂林原先9平方米的狭窄房间

另一方面,家里的居住环境确实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墙皮脱落、家里唯一的一盏日光灯也已“罢工”一年多。9平方米的狭窄房间内,堆满了零零碎碎的杂物,找个能歇脚吃饭的地方也困难。“我们一家唯有期盼着政府,能为今后的生活带去希望。”

居民们所期盼的,也正是区房管局、半淞园路街道和南房集团要干好的。自从今年年初,项目二轮生效后,黄浦就着手层层包干、精心绘好“施工图”,并形成了区级党建联席会议(下设政策咨询、矛盾调解、法律支持、服务保障、项目推进、方案设计、综合修缮七个工作组)、街道临时党委、居民区临时党支部的三级组织架构模式。黄浦充分整合了街道、居民区、实施单位、设计团队、法律团队的力量,形成“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确保项目改造工作流畅、有效推进。

保屯路211弄(部分)组织架构

同时,在居民们完成过渡签约后,各职能部门持续提升项目工程建设审批服务水平,加快协调推进立项手续、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进度,有条件的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后补,加快项目审批,确保项目实现居民搬迁和开工建设的最快衔接。

项目启动开工以后,保屯路211弄(部分)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项目,再次刷新了全市旧住房改造项目签约生效至开工时间的最快速度,只用了166天。

织就“幸福图”,提升百姓“获益度”

由于先天条件限制,此次保屯路211弄(部分)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的建筑外形“不长高”“不长胖”。那如何在既有的面积内,做到“一户一方案”,让入住的居民“获益度”大呢?

为此,区房管局、半淞园路街道和南房集团按照“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的工作要求,始终想方设法,为居民们考虑到位。

回搬的每户居民家,都配备了独立厨卫,实现成套改造。相比之前空间逼仄、老年人上下不便的实际情况,成套改造后的保屯路211弄增加了厨卫、阳台以及居民盼望的电梯。同时,在设计上,遵循“一户一方案”全屋定制精细化的设计,增加了一系列适老化设施,尽可能让老人们住得舒心。

保屯路211弄(部分)改造项目效果图

保屯路211弄(部分)改造项目负责人杨喜林告诉记者,在配套设施方面,保屯路211弄(部分)项目也“下足了功夫”。项目将集约化地下空间利用,建设地下车库,增加区域停车位,打造“全龄化”的社区主题乐园,增加多功能微景观入口花园,并更新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构建起“10分钟社区生活圈”。

同时,根据项目建设的最新技术规范要求,项目将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在地下建设一个60立方米的蓄水池,收集到的雨水将用来浇灌绿化或其它合理用途;屋顶增设光伏板,使用清洁能源,供小区共用部位用电,让更新后的建筑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保屯路211弄及周边将迎来环境提升

此外,区房管局也透露,将会按照修缮计划对周边房屋也进行修缮,以“加梯+房修+环境提升”项目叠加的方式高标准推进小区综合改造,平衡居民获益度,提升小区整体居住环境。

作为《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全市首个体量最大的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也是黄浦区首个落实“两旧一村”实施意见后的旧住房(小梁薄板结构)成套综合改造(拆除重建)项目,下一步,黄浦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攥指成拳、合力攻坚,确保保屯路211弄(部分)“后半篇”工作又快又好又稳推进,努力把项目打造成城市更新的示范标杆,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