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美院吴淞校区、江杨南路超级TOD进展如何?这座未来之城正加快规划建设
来源:上观新闻2023.10.23
加快南北转型,是振兴上海老工业基地、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之举。作为南北转型的重点区域,约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正迈入规划建设“快车道”。
10月20日,吴淞创新城上实集团首批(重大)项目暨上大美院“蝶变·图强”计划全球创作征集活动启动。
“通过‘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新模式,制约吴淞开发十余年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破解。”宝山区区长高奕奕介绍,央地合作将以大手笔、大格局,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板的吴淞创新城。
传统老工业区如何蝶变未来之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校区)、轨交18号线二期江杨南路超级TOD等项目的最新进展引人注目。
其中,上大美院将在宝武工业遗存基础上,打造开放的艺术试验场,打破校区、街区、社区间的围墙,成为国际化的公共美育课堂,预计2026年建成。江杨南路超级TOD则依托交通优势,树起面向双创人群的产业新地标,初步规划方案已出炉。
宝武CBR等一批项目即将陆续启动建设,将与上大美院共同带动周边区域功能提升,建成集高端商务、商业、科创、文化、艺术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现代化、全球性城市新地标。
按照“科创驱动、产业升级、功能复合、环境融合”的规划理念,这个曾刻写在几代上海人记忆中的老工业基地将涅槃重生,通过空间重塑、能级提升、品质进阶,不仅打造成为“数字科创”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和城市更新示范区,更成为宝山区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
存量开发,更要处理好“新”“旧”关系
吴淞创新城不同于增量型开发,属于存量型开发,即在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基础上重新盘活产业用地。这意味着要捋清地块的历史,充分尊重土地产权方的意愿,探索灵活多样的盘活方式,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
为此,宝武集团、上实集团和宝山区合作密切,通过央地合作模式,各方合力推动解决资金、项目等诸多难题。从吴淞创新城的规划研究、政策创新、产业导入到土地收储,均凝结了各方心血,并于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第一幅市场化供地。
上实集团总裁周军介绍,在与宝山区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上实新城市开发公司成立并主导吴淞整体开发,同时导入上药研发中心等科创产业载体。下一步,将积极引入大健康、医疗科研、医疗教育培训等高新产业,对标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集群,寻找关键禀赋和核心支撑要素。双方还将深化联动合作,探索通过市场化、平台化路径,拓宽生物医药、文化、金融等业务,导入更多优质产业。
目前,不锈钢、特钢两个“一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其中,部分地块位处特钢区域的宝山区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先行启动区不久前正式投用。作为全市首个以绿色低碳创新及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该产业园助力打造更具韧性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筑新战略竞争优势,已吸引不少企业进驻。
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正是区域发展活力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总投资超160亿元的36个产业项目在宝山区签约落地,涵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如今,吴淞创新城正力争打造“数字科创”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和城市更新示范区。在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加强数碳融合,持续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布局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绿色低碳等新经济新产业,加快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回答新课题,力邀全球艺术家开展创作
对标世界级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吴淞创新城被置于更宏阔的视野格局,以回答新时代赋予的新课题——打造产城融合的新典范。
作为首批启动的先导性、标志性、功能性重大项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是一个极佳的观察样本。
会上启动了“蝶变·图强”全球创作征集活动。其中“蝶变·墙绘”计划,是以长约2.5公里的主校区外围墙体为艺术现场,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同在墙体上开展创作,以创意作品点亮宝武工业遗址。由此,展现城市、社区、自然、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多样面貌。“我们期待这件巨型公共艺术作品的诞生,更期待1000天之后这里的华丽蝶变。”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昌胜表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是吴淞创新城的丰富探索之一。工业遗产密布的吴淞创新城,区域内的吴淞工业区风貌保护街坊,是全市最大、宝山区唯一的工业遗存风貌保护街坊。随着地块转型开发进入冲刺期,风貌保护街坊内多个项目正进入实施阶段。
与会者认为,要以用促保,对厂区原有的空间肌理、工艺流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等综合保护,同时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功能承接、服务配套,更好解决职住平衡问题,不断满足创新创业需求。
把产城融合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吴淞创新城清晰描绘路线图——要以重大交通设施为牵引,打通对内对外连接;深化人民城市建设,打造更多亲水岸线,建设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地。
眼下,教育、交通、医疗等种种民生领域的重大功能性项目正加快导入。比如高铁宝山站计划于2027年建成;中山医院吴淞医院迁建前期工作正有序推动;轨交18、19号线建设工作正大力推进。一座产城融合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