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纳河曾与城市“分离”,为何现在变成人人爱读的“城市小说”?

来源:上观新闻2023.10.30

2020年,上海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曾经的工业岸线、封闭岸线开始重新拥抱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一座城和一条河,如何持续共生?来自巴黎的塞纳河有话要说,她曾与城市“分离”,如今变成了人人都爱阅读的“城市小说”。

从19世纪开始,巴黎为了预防洪水,在塞纳河畔做了很多水坝和岸堤硬化,临河视野被占据,加上河水被污染,塞纳河开始与城市分隔。到20世纪末,巴黎把人工沙滩设在塞纳河畔,人们在这里玩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听音乐会,品尝美食,与河流建立了新的连接。直至今日,塞纳河依然在散发魅力,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吸引来自全球的游客前来观光,更成为很多滨水城市的对标案例。

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专题论坛“‘双河论坛’——苏州河相约塞纳河城市管理精细化对话”上,与会专家认为,规划的延续性是滨水空间保持魅力的核心。法国著名设计师、大巴黎规划总规划师蒂埃里·梅洛特(Thierry Melot)说,巴黎几代城市规划师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从来没有偏离过塞纳河这个主轴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黎市政府相继颁发《塞纳河利用宪章》《历史核心区塞纳河堤整建协议》等文件,把塞纳河两岸定位为开放休闲活动空间;1989年,根据修订的《土地分区使用规划》把塞纳河城区河段分为休闲步道、商业娱乐、工业港口三个功能区;20世纪90年代末,根据《大塞纳河规划》继续推动城水融合,让塞纳河更好地融入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21世纪,巴黎市政府启动“塞纳河岸线整治计划”,把曾经的机动车道岸线空间还给行人。经过几十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治理的努力,塞纳河才彻底打响“左岸”“右岸”的文化品牌。

正因为这种延续性,塞纳河畔可以把不同年代的层次感展现出来。就拿桥来说,这里有17世纪之前建造的新桥、马利桥、皇家桥,有翻新或重建的古桥,有几座为了1900年世博会需要而建设的桥,可以走铁路或者地铁,还有1999年新建的双层人行天桥。“在塞纳河畔,既有历史的痕迹,又能感受到新的发展。”蒂埃里·梅洛特说,在塞纳河畔散步,就像在读一本巴黎的国民小说。

塞纳河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还在于它独有的个性魅力。法国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设计师艾瑞克·汗(Eric Le Khanh)说,为了“还河于民”,自2010年起,巴黎市政府开始启动塞纳河岸线整治计划,塞纳河也曾经历“针灸”般的局部整治——慢慢地取消部分开车路段,拓宽滨水步道。还在河畔注入活力,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设施游泳池,开放溜冰场等等。

和所有滨水空间开发一样,塞纳河规划也遵循着一些基准原则。“比如,与老城区相协调的尺度,人性化的漫步街区,混合空间业态,自然基底,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等等。”蒂埃里·梅洛特表示。

有专家表示,随着城市发展,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被重视起来。气候适应和流域治理的挑战尤为紧迫,要通过改善滨水区域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来提高城市韧性,减少洪水风险,并改善空气质量。结合2024年奥运会举办契机,巴黎已经提出“打造可以游泳的塞纳河”目标,继续开启一系列城市变革,继续治理和净化塞纳河水体,并允许市民在河流中游泳,同时通过扩建自行车道、城市沙滩、河滨公园等行动,使塞纳河重新融入城市生活,并让人们重拾大自然之美。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