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呼应+东西协作”!上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这么干

来源:今日闵行2023.11.16

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是个什么“区”?人工智能究竟能有多“能”?近日,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研究制定并发布了《试验区融入服务闵行区“一南一北”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建设发展2023—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简称《重点工作安排》)。
《重点工作安排》明确,要充分发挥试验区独特优势,在融入服务闵行区“一南一北”战略过程中,推动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加快培育“四智”(智能机器人、智能新硬件系统、智能感知系统、智能运载系统)为重点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三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全面汇聚的未来智慧城市样板间。

“一南一北”战略链接关键枢纽点
既可南北呼应,又可东西协同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闵行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大抓手、核心载体,是闵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首位主战场。试验区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在闵行区深入实施“一南一北”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试验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土地、载体资源丰富的优势,成为“一南一北”战略链接的关键枢纽点,其最大优势在于既可南北呼应,与“大虹桥”联动发展;又可以东西协同,与“大零号湾”一体发展。
试验区、大零号湾、大虹桥三区域如何通过完善联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双向赋能、空间双向扩展、发展同向发力”,共同助推闵行“一南一北”战略任务落地?
试验区公司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根据《闵行区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2023—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闵行区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2023—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部署要求,联合南滨江公司、南虹桥集团、区经委、区科委等部门,联动发展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深入调查分析,开展同题共答,通过摸实情、寻良策、出实招,将调研成果体现在试验区三年重点工作安排中并在全区率先研究制定发布,对试验区服务和融入闵行区“一南一北”战略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
《重点工作安排》主要包括3个部分,重点围绕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等12大方面,提出36条任务措施,部分内容抢先看——
加速集聚发展“四智”产业
建设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四智”产业定位,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抓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每年人工智能企业占园区企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高效承接“南”“北”溢出效应,按照“大零号湾孵化+试验区智造”,加快建设“大零号湾”产业主承载区;按照“大虹桥总部办公+试验区制造生产”,承接好这些企业总部向上海迁移的制造功能。依托“中欧班列—上海号”,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努力成为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马桥支点”。
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载体空间,加大与金闼园区、闵虹智造源、联东U谷等区域内存量产业园的统筹协调,打造特色品牌园区。加快标志性载体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增5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载体。加快望汇路沿线研发用地出让开发建设,打造望汇路沿线企业研发总部集聚带。
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新动能,鼓励园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加强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引入1—2家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育孵30家硬核科技企业。建立高校、园区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加快培育符合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和人工智能训练师。
提升试验区产业显示度,持续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闵行分会场等重大活动,并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等赛道争取承接1—2场有国内影响力的峰会、论坛。
聚焦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打造高品质未来之城
全周期管控规划落地,完成城市设计和建设导则以及应用综合实践区市政专项规划编制。积极稳妥开展上海工投等地块控规调整,率先探索“工业上楼”。推进规划建设实施总控平台建设,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全面落实规划思路与设计构想。
全生态打造公园城市,加快推进上海未来之舟公园、望海中心河生态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水绿交融的蓝绿生态网络。持续推进中恒路、博书路、望汇路等配套道路建设,优化园区内部交通路网体系。积极推动嘉闵线南延伸段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建设和落地,改善园区对外交通条件。
全方位打造宜居社区,加快建设人才公寓,满足园区人才安居需要。加快商业商办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商业配套。按照“双配套”要求,布局智研盒子与邻里盒子等共享盒子,向300米服务半径内的产业人才、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打造5分钟舒适生活圈。

作者:崔松鸽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