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创业团队发展为3300多人的大型集团,他们却仍想做一家创业企业

来源:上观新闻2023.11.29

临港集团展厅内,展示着一张2003年的卫星航拍图——彼时的临港是一片浓郁绿色。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伴随着开发建设临港的号角,一支21人的团队从黄浦江畔挥师南下,来到东海之滨——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临港集团,就此与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深深连接在了一起。

20年后,以相同视角俯瞰,会发现绿色为底的临港,正在不断拔节生长。卫星图上的星星点点,是这片热土发展的脚印,也是一代代临港人追寻的星辰大海。

为国家试制度

“000000020190820001”——2019年8月20日,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仪式上,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仓龙郑重接过这张编号为“001”的营业执照。

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是临港集团旗下一家年轻的二级公司,集团内部却称之为“001号”公司。

临港新片区编号为“001”的营业执照

在孙仓龙眼中,这张营业执照是“沉甸甸的”。“我们要对标日本东京湾、香港中环、新加坡滨海湾等国际最具竞争力的自贸港,为产业发展聚要素、为国家开放试制度。”

服务服从国家战略,是临港集团诞生以来的使命。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说:“集团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过去20年,不管集团业务如何更新、规模如何扩大、能级如何提升,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同向发力,不曾改变。”

这张001号营业执照,也是临港集团把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发展机遇的一个缩影。

临港开发之初,临港集团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的机遇,推动园区开发,围垦大堤、建设标准厂房、南港码头、园区道路,引进电气、上汽、中船、三一、中航商发等大项目,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填补技术空白,诞生了众多“国之重器”和“世界第一”。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临港集团把握推进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打造滴水湖金融湾、国际数据港、洋山特殊综保区等核心功能区,构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为新片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提供了坚实支撑。

滴水湖金融湾规划效果图

在上海科创中心国家战略中,临港集团围绕“国家亟需、战略必需”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布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临港集团负责的两个园区作为重点项目,已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战略中,承担贵州遵义、云南昆明和海南海口的园区援建和产业帮扶任务,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

20年弹指一挥间,临港集团从临港地区的拓荒牛,成长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主力军、全市重点区域转型的生力军。

为上海开新局

在临港,有一个热词,叫做“临港速度”,不少人用这个词指代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故事。

从成立特斯拉招商专班,到特斯拉落地临港,历程长达两三年,最关键的剧情其实只有短短几个小时。

临港产业区公司总经理王麟,至今记得那个无眠夜晚。那是2017年的一个下午,特斯拉招商团队收到特斯拉美国总部一封邮件,诉求是在第二天收到关于特斯拉在临港落地的具体方案。

“这些年,同事们为临港招商工作奔波,对这里的一切早已了如指掌,哪怕是哪幢写字楼里有哪几家咖啡馆。”王麟记得,那天,临港集团大楼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内,最后一版方案在凌晨1点终于敲定。

临港新片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之后,一切水到渠成。如今,特斯拉年产能超过95万辆,近4成份额出口,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落地带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临港乃至上海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

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为之惊叹的速度还在不断复制:上海碧博生物临港二期工程,拿地后仅21天便实现开工建设,建成世界首条单罐工作体积3万升的不锈钢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

碧博生物首席运营官李慧说:“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新片区取得巨大成功,而我们正是特斯拉的邻居。这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特别适合跨国公司、全球化公司发展。”

上海启腾电气在临港扎根6年多,从一个几十人的团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租赁厂房到定制厂房,深深扎根临港。

“临港是一个企业能长久持续发展的地方。”启腾电气董事长张俊豪说:“如今,临港新片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能够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园区

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临港集团投入资金500亿元,建成物业近450万平方米,在建820万平方米,年均工业产值占比80%以上。

对上海而言,临港是举足轻重的“东翼”,更是承接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的重要载体。

临港集团深耕临港、立足上海,围绕上海“3+6”、临港新片区“6+2”现代化产业布局,锚定新赛道,聚焦“核爆点”,打造14家市级特色产业园区,集聚企业超1.6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87家,约占全市1/10;孵化企业近3千家,培育了45家独角兽和上市企业;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蓝天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上海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为企业谋发展

在临港集团,有一个共识:要让园区成为“长企业”的地方,而不是只做收租的房东。

这个共识甚至早于临港集团的成立,它诞生于40年前的漕河泾,发展于30年前的松江,在临港集团发扬光大。

早在1989年,漕河泾就利用农舍建设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孵化器之一,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还被评为“亚洲最佳孵化器”。位于桂平路680号的漕河泾创业中心大厦,一栋楼就走出10家上市公司,众多创业者将漕河泾视为创新创业的“风水宝地”,很多企业推进二次创业也选择漕河泾。

从漕河泾孵化器中走出的企业澜起科技,扎根漕河泾近二十年,从一家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逐渐成长为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和互连芯片平台型设计企业。

漕河泾开发区

“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在徐汇两次创业成功,和漕河泾的地利是分不开的。”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和说,在公司还是小微企业时,漕河泾从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帮助澜起一步步发展壮大。澜起是在漕河泾提供的这片科技沃土孕育下逐渐成长为一棵大树。

园区企业的发展,也反哺着临港集团的发展。如今,澜起科技实现漕河泾、临港两地布局,在临港设立新的研发总部,占地面积1.7万多平方米,成为临港集团东方芯港园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重要布局。

1995年,漕河泾开发区跨区拓展到松江民益路,建设松江科技精品园区,率先探索“新桥模式”,推动漕河泾品牌管理输出,使松江园区成为全市发展最快的产业园区,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国资国企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开发园区的新路子,并复制推广到南桥、康桥、江桥等区域。

位于临港松江科技城的G60科创云廊

作为功能保障类国有企业,临港集团把“园区企业的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作为信条,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资源,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园区“长企业”实现自身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如今,临港集团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达4566亿元,园区企业营收达1.66万亿元,企业上缴税收达474亿元,21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3300余人的大型集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擘画着新的发展蓝图。“走过20年不平凡的路,我们仍然要做一家灯火通明的创业企业。因为拓荒牛精神永不过时,因为创新永无止境。”袁国华说。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