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厚重感”又有“时髦感”,“外国弄堂”的蝶变让居民纷纷来打卡

来源:上海长宁2023.11.30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长宁不断探索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全过程。今年,在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长宁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和区地区办以“一核五有”为目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评选出了75个“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示范社区”。《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录》总结梳理了一批鲜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优秀实践案例,从今天开始,“上海长宁”将带你一起走进这些社区,聆听他们的故事→

位于新华路211弄—329弄的新华别墅以老洋房为主,共有29幢异国风情别墅,被称为“外国弄堂”。但由于小区物业管理缺位,这条“外国弄堂”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公共空间日益杂乱、丧失文化韵味、自治力量薄弱等多重困境。新华路街道新华居民区党总支以探索外国弄堂公共空间社区提案机制为发力点,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共商外国弄堂公共空间设计,营造社区民主协商“新场景”,最终形成了一份“幸福方案”。

创新空间改造,让居民成为自治“主角”

在设计方案之初,新华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幸福共享”的参与式规划模式,成立了外国弄堂共治委员会,社区居民、企业单位、物业公司、设计师代表等20多位成员代表共同参与了改造方案的讨论,通过共商、共议、共决的民主协商方式,把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作为小区“微更新”的着眼点,最终确定了“外国弄堂”公共环境改造和景观提升设计方案。

弄堂机动车停车一直是“外国弄堂”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新华居民区党总支邀请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对弄堂的整体规划和治理进行设计,并通过工作坊、居民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多次听取居民意见,与居民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在多次讨论调研后,最终决定在弄堂内重新划定停车位,为每个车位安装感应装置,并将感应装置与弄堂口显示屏、门卫室监视器关联,方便车辆调度。

深挖人文内涵,让居民化身创意“达人”

外国弄堂是街区人文历史的精华所在,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点燃弄堂内居民的自治热情呢?通过弄堂议事会,经过多方听取专家意见和居民建议征询,首届新华HOW文创大赛应运而生!

结合百年弄堂的“时代岁月”与文创开发,大赛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新华路城市更新等街道重点建设项目为“圆心”,通过外国弄堂工作议事坊,邀请了弄堂内的社区“达人”共同参与,社区居民们通过走街调研、组队共创等方式,挖掘弄堂文化元素。“洋房巧克力”“黄油曲奇”“八音盒”……这些优秀的文创产品成为百年弄堂的“老味道”“新名片”。

探索共创模式,让居民变身社区“营造师”

由于物业管理缺位,外国弄堂两侧绿化长期疏于管理。为改变这一情况,新华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开展居民提案讨论,多个公共空间改造方案被确定了下来,并通过“一街一品”“微项目 微治理”让方案得以实现。

成立居民自治小组、开辟“一平米花园”、绿化“达人”带领美化家园……新华路211弄内的5号、9号—15号旁绿化带以及新华路329弄42号小花园凝聚了居民共创的汗水,成功全面“变身”,形成了休憩、观赏、议事等多功能结合的新空间。

迭代共治机制,让居民成为社区“管理者”

2004年11月,在新华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下,活跃在居民区的自治小组、文体团队、社会团体共同组建成立了居民自治组织——葫芦缘议家社,探索形成了“一社三会”的居民自治模式。2020年底,弄堂企业、独栋洋房居住者及楼组长等居民自治骨干成立外国弄堂管委会,共同协商、讨论外国弄堂管理的公共事务,成功打造外国弄堂居民自治、共治模式2.0版。

三年多来,经过对外国弄堂道路整治、围墙整修、绿化种植、门卫岗亭和垃圾厢房饰面改造等,外国弄堂不仅保留了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感”,更增添了现代元素的“时髦感”,成为居民口口相传的网红“打卡地”、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参观地。

经过改造,百年洋房再现芳华,重焕“新活力”,使社区居民真实感受到自己是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导者、参与者、共享者,一起构筑美好生活“新图景”。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