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苏州河和外滩,上海两条小马路更新后,居民、白领与游客都感到惊喜
来源:上观新闻2023.12.13
短短400米的山东北路,“夹”在上海地标南京东路与苏州河之间。最近,黄浦区对山东北路进行了街区微更新,最大的变化是路人的步行舒适度大幅提升,住在周边逼仄里弄的居民也有了可以晒太阳的地方。
更新后的山东北路 采访对象提供
西凌家宅路是一条300多米长的热闹小路,周边集聚了1.3万名居民与80多家餐饮、便利店。不久前,西凌家宅路也完成了更新,最大亮点是更新了一排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骑楼”——这条浸润烟火气的小街有了一条通风挡雨的走廊。
西凌家宅路上的“骑楼” 海沙尔摄
“街区更新,不是为了打造网红景点,不是为了求一时流量。”主导两条街区更新的街道相关负责人与专业设计团队说,街区更新要解决痛点、满足刚需。衡量街区更新成败的关键,是能否让街区中的人拥有获得感。
一段浸润烟火气的平台
第一次来到山东北路,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再生中心总监董怡嘉发现这条小路的地理位置极佳:往北看是苏州河;往南看是南京路步行街上高挂的店招。
但山东北路却是一条没有存在感的小路。这条百年街区保留了典型的老城厢风貌,其内有历经岁月的石库门里弄,有见证了城市更新的高层建筑,有活力充沛的餐饮小店。可由于先天设计的不足,加上后来缺少规划建设,造成山东北路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街面环境也比较杂乱。
“住在街区中的居民没有获得感,路过的行人与办公人群也不会在这里停留。”董怡嘉说,“对山东北路的更新,着眼点应是解决这些‘痛点’。”
道路狭窄是外滩风貌区中小马路的“通病”:人行道不到1米宽,且由于历史原因,少有行道树的遮蔽。山东北路亦是如此。
董怡嘉带领设计团队对山东北路上的一段人行道进行了一番“微改造”。
山东北路(北京东路与宁波路之间)一侧,有一幢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层建筑,叫“松柏公寓”,如今底楼沿街小店前的空间完全变了样——
小店前是一排高于人行道的平台,高低错落:高处穿插着一簇簇绿植,十多种绿植的搭配,实现了四季常青的效果;低处打造了一张张座椅,暖红色的配色,与街对面石库门里弄的红砖相呼应。平台设计起伏有序,让紧邻的人行道一下显得宽敞起来。
夜色中的山东北路 采访对象提供
“这个平台原来高出人行道1米,好像一座小墙,‘挤压’着人行道。我们将部分平台的高度降低到40厘米。因为人在步行时,手臂的摆动高度一般在40厘米之上。平台高度降低后,人走在人行道上,手臂就可以摆动到平台之上,感觉很舒服。只能一人行走的人行道,如此一来可以两人并行。平台上增加了10个花坛,种上绿植,弥补了这段路上没有树荫遮蔽的缺陷。花坛下安装了座椅,让这条仅一米宽的人行道也有休憩的地方。”董怡嘉说。
山东北路更新后 采访对象提供
更新前 采访对象提供
街道反映,容易积水也是山东北路的一大问题。百年老马路虽经过更新,但铺装大部分是非透水材料,在极端天气下,整条路的排水全部依赖市政管网。
在更新中,设计团队将平台打造成可吸水的“海绵式平台”,人行道的铺装也更换成了可渗水的透水砖,让这段路的功能性进一步提升。
这段平台的“上线”,让居民、办公人群与游客感到惊喜。在上午时段,平台几乎是这段路上阳光最好的地方,住在附近的老居民经常坐在平台下的座位上休息、聊天。暖红色的平台加上冷灰色的建筑, 形成了非常“高级”的视觉效果,再映衬上背后苏州河的地标建筑,拍照特别好看。
每天上午,山东北路平台下的座椅成了这条路上阳光最好的地方。唐烨摄
夜色中的山东北路 采访对象提供
一排充满荣光的走廊
在同样烟火气十足的西凌家宅路,设计师进行街区更新的出发点也是满足“刚需”。
西凌家宅路的一侧,沿街有一处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公房小区。最有特色的是,小区沿街建筑前有一排“骑楼”——一楼北侧向外延伸,形成一排有顶走廊。这段走廊也叫风雨廊,设计目的是起到遮风遮雨的作用。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一设计理念也不过时。因与金陵东路上的“骑楼”造型相似,西凌家宅路也被很多居民亲切地称为“小金陵路”。
西凌家宅路的“骑楼” 海沙尔摄
“骑楼”下是一排社区小店,林林总总有40多家。因此,“骑楼”空间不仅是居民的过路走廊,还是日常购物的集聚地。
但这一空间内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骑楼下,各种‘线’在头顶盘踞,有商户的吊顶、有室内电线,四根高压线也裸露在外面;68个空调外机全部悬挂在骑楼的内外,机器开起来轰轰作响,有的空调排水管没有安装到位,水就流到了骑楼下;二楼住户使用的生活排水管,也沿着骑楼的立柱垂下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新院主创建筑师蒋昱说。
更新前,一位老居民说,住在有“骑楼”的小区在当年是很有“面子”的事;但现在,“骑楼”的环境太差,走在下面让人没有了“幸福感”。
对“骑楼”的更新势在必行,但也是最难的。
设计团队对“骑楼”下的管线、空调外机等进行了排查:高压线有4根、空调外机有68个,其中超大型机10个,吊顶的电线一根根梳理出来,有电灯的、有网络的,有些还在使用、有些早已不再使用。
街道聘请专业人士对68台空调外机的统计图都做了“一机一表”:外机的型号、长宽高、位置等都标注清楚,拍摄照片。设计师再根据现场情况,一一设计空调外机的迁移方案。
“我们希望将空调外机全部移到店招上部的空间内隐蔽起来,利用骑楼内的层高优势形成一个设备夹层。但有些空调体积很大,我们就想了一些办法,如局部借用可开启店招后侧空间,或拆成‘分体机’分装进去。”设计师还要考虑到空调外机维修的便利,“不能一装了之”,安装的位置还要留出方便维修人员打开的空间。
68台空调外机,最终做了68个迁移方案,还有电线的归类与迁移、水管的迁移等等。正是在一切杂乱的元素“归位”后,才有后续设计的锦上添花。
在征询居民的意见后,设计师对“骑楼”进行了装点。“骑楼”靠近马路的一侧,点缀了一些绿植,安装了两排“握手椅”,一排椅子对着马路,一排椅子对着骑楼内,人可以看骑楼内的烟火气,也可以看马路上的喧闹及路对面新增的口袋花园。
西凌家宅路上的口袋公园 海沙尔摄
居民还投票选出了更新后的“骑楼”主色调“米黄色”,温暖又宁静,“骑楼”装饰色“橙色”,精致而醒目。
西凌家宅路的”骑楼” 海沙尔摄
在“骑楼”完成更新后,那位老居民走在“骑楼”下,他说,“豁然感觉天都明亮了”。
“接地气”的更新
成熟街区往往环境复杂,哪怕是微小改造与细微调整,都可能触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街区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与居民的反复沟通中,了解真实的需求,努力满足“刚需”,才能实现真正“接地气”的更新。
在山东北路那段平台的更新中,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涉及更换平台上的店铺门窗、拆除卷帘门等。“我们想为平台上的商户打造一排橱窗,并希望商户可以自己将橱窗装点得漂亮一些。这样,人们走过,可以看到一个亮丽的街区。”董怡嘉说。
尽管不要自己出钱更换门窗与卷帘门,商户最初对这个设计方案还是很抵触。原来,沿街商铺以五金店为主,店主们提出:我们的业态特殊,橱窗的设计并不适合,希望保留原来的门窗与卷帘门。
山东北路更新后 采访对象提供
在一次次深入现场、与店铺业主沟通,设计师意识到最初方案中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这些商户在山东北路扎根几十年,他们也是街区中的一分子。我们最初并没有很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设计师很快调整优化了设计方案,没有对店铺门窗与卷帘门进行更换,而是把改造的重点转移到公共景观与公共设施的优化上。“我们相信,街区的公共空间秩序变得更好后,会推动街区自发的更新。”
在西凌家宅路的“骑楼”更新中,当设计方案一出,街道与设计团队也受到了一定压力。街道与设计团队向46家商户发放了征询表,告知他们更新方案以及更新存在的优势与可能存在的劣势,结果商户们“三分之一同意、三分之一表示要观望,还有三分之一不同意”。“商户们主要担心更新的效果,其次怕改造时影响到生意。”蒋昱说。
了解到商户的担忧,街道与设计团队没有采取“一揽子”推进改造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一段商户基本同意更新的“骑楼”,作为样板、先行更新。“我们将每个环节想清楚,安排细致,将工期尽量缩短,将对商户经营的影响减到最少。”
西凌家宅路上的“骑楼”,各种杂乱元素归位后,“上空”清朗了。海沙尔摄
这一段“骑楼”完成更新后,效果一出,其他商户立刻打消了顾虑,也纷纷同意进行更新。
街道与设计师:
街区更新,要关照生活在社区中的人
“不刻意打造网红景点,不追求流量。”在山东北路与西凌家宅路更新中,街道负责人与设计师向记者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在街区更新中,要更多关照到生活在社区中的人,重在满足需求,优先考虑提升功能性的内容。”
山东北路更新后 采访对象提供
这几年,上海一些街道进行了街区更新,记者观察到:当时一些追求网红效果的项目,如今不少都无人问津。
如,前两年,朗读亭、借书亭很火。一些纯生活区的街道,也引入了街边朗读亭、借书亭。设计精巧的小亭子,里面配置一些录音设备或者花花绿绿的书架,拍照打卡绝佳。大家图一时新鲜,会使用一下。但新鲜感过后,就无人问津了。如今,很多这样的朗读亭、借书亭都废弃了,很是可惜。
“我听设计师介绍街区更新方案时,最怕听到‘网红’‘打卡’这样的字眼。我们要更新的是生活街区,首要服务的是生活在里面的人。更新时可能因为视觉上的好看,起到‘网红’的效果。但我们更新的目的,绝对不是要做‘网红景点’。”一位上海中心城区街道干部说。
街区更新要关照生活在街区的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再生中心总监董怡嘉说,在山东北路更新时,考虑第一稿方案时,他们提出,引导街区进行一些业态上调整。“现在有段路以五金业态为主,我们当时提出可以引导调整为咖啡、轻食餐饮、文创等业态。当时更多地从视觉上去考虑更新后的效果,没有想到,五金小店的业主的需求也应在更新中受到关照。”
除理念的变化之外,街区更新的成本也被街道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记者发现,现在很多街道都非常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如,在一定经费内选用的材料,既能很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又要经久耐用。“我们在山东北路打造的几个花坛内,摒弃了难打理的开花类植物,全部栽种了易打理的绿色植被,且搭配10多个品种。最终,这些花坛内虽无花开,但仍可体现丰富的绿化效果。”董怡嘉说。
花坛里增加了绿植,弥补了没有行道树的缺陷。 采访对象提供
出于经费考虑,一些街道将街区更新项目分解,按照解决需求的优先级,逐年推进。比如,山东北路更新是山北社区更新的一部分,街区周边老旧小区中的更新等都在推进中;西凌家宅路的更新,除了“骑楼”的更新,还增加了五个口袋公园,一些店铺的更新将在明年推动。“街区更新,不求一时的呈现效果,重在为社区中的人解决了什么。”一位街道干部说。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