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绣带会客厅”,聚焦打破科创成果“不敢转化、不会转化”之困

来源:上观新闻2024.1.5

“政策不能放在抽屉里。”在1月4日下午举行的上海生物医药专板启动会暨“绣带会客厅”之“士说”生命健康成果转化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说,很多科研人员都遇到过研发成果“不敢转化”“不会转化”的情况,因此政策不仅需要“真正发到大家手中”,还要有口径统一、阐释清晰的解读。

如何有效弥补科创成果转化中的政策缺位、服务缺位?徐汇区此次成立的“绣带会客厅·士说”项目着眼创新全过程、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等议题,邀请生命健康行业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投资机构代表以及创新领军人才,通过解读政策,分享来自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前沿科技转化成果,搭建跨领域的行业交流平台。

朱同玉在此次“士说”生命健康成果转化创新论坛上介绍了复旦上医近年来在成果转化方面的实践。“科研成果转化后,团队创业要生存,仅靠政府的资源配置和支持远远不够。”他表示,高校、科研院所只有将不同学科形成连接,把科研成果与投资界、产业界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1+1”大于2的作用。

朱同玉进行主旨演讲    舒抒 摄

已经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科研支持政策也要让科学家们“听到”。在复旦上医,高校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连接,科研团队一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是申请到项目专利,都会立刻收到学校提供的政策汇编,第一时间研究如何用好来之不易的政策和科研经费,主动学会成果转化。

朱同玉还列举了一个案例:有科研团队获得一笔数额可观的奖励经费,但立刻有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交多少税。最终,科研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和行业律师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各有说法。“对政策解读不同、理解不透,说明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方面仍有缺位,也是很多科研项目始终没有实现转化的原因之一。”

为此,自2022年11月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积极举办枫林科技沙龙,已举办的八期活动聚焦“肿瘤诊断新技术和新靶点的开发”“人工智能加速器”“神经科学的医学研究和转化应用”等专业领域,邀请科研团队展开项目路演,现场与高校师生、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展开交流,探索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融合、医学与人文学科、理工科的融合研究。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同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协同创新,是区域不断做强科创策源功能的重要路径。”徐汇区副区长俞林伟表示,徐汇区已经于去年10月制定发布《徐汇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操作指导规程》,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合作项目落地,构建“从0到1、从1到100”的科技创新生态链,打造“环高校院所”创新经济圈。

在此背景下,徐汇区科委、上海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方建立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上海生物医药专板”,将着力推动“产学研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在徐汇建设,进一步打通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的绿色通道。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助理王晗表示,未来,上海生物医药专板将通过生物医药领域的特色交易产品及全方位服务,加速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链接其他区域的生物医药平台,以上海为核心进行产业资源共享及整合,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产业化高地。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