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小湾村“要搬了”,见证一座城市的有机更新和生长
来源:上观新闻2024.1.5
笔直的南北老街上,两侧的房子大多数门窗紧闭。电瓶车和做小生意的三轮推车明显少了,路都显得宽敞。
作为上海市“两旧一村”改造重大民生工程,从2023年5月开始,浦东新区唐镇小湾村、暮二村等地块“城中村”改造提上日程。最先闻到气息的是租客们:“小湾村要搬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本地村民和外来租客数量达到1:8的典型城中村,开始经历外来人口的大规模迁徙,有的去了别的村,有的去了别的镇。
2023年12月23日,改造进入最令人振奋的签约环节。仅仅12天后,2024年1月3日晚,整个项目实现100%签约。别说租客们,小湾村里的每个村民,都要进入搬家倒计时。
“会让大家在老房子过完最后一个年,然后交钥匙、搬新家。”小湾村党总支书记杨纪文说。小湾村的“冷”,是人们迎来温暖日子的前夜。
上海当然不止一个小湾村,它是城市既往发展中的时代产物,而在它即将消失的尽头,人们可以清楚看到一座城市,究竟怎样实践它的有机更新和生长。
“城中村”,从来不是历史的常态
再过两年,小湾村土生土长的村民老宋就要退休了。这两天一有空,他就会去南北老街上走走。
“其实记忆里的小湾村已经变样了。”老宋说,小湾村民最早以种地为生,南北老街曾是青石板路,现存的个别斜顶房屋也是当年留下的老房子。
浦东开发开放以后,周边架起大桥、工厂、园区。外来人员的汇聚,加上本地居民一代代的人口增长,逐步让老街变得拥挤,甚至搭出许多格格不入的房子。与此同时,老街外扩也成了解决人口居住的一种办法,久而久之,小湾村变得杂乱。
其实,在过往二三十年的城市扩张过程中,像小湾村这样的地方,既是受益者,又难免陷入尴尬。一方面,人口的导入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和初级城市功能的建立,今天的老街上依然有密密麻麻的菜店、粮油店、小超市;另一方面,受制于乡村空间的拥挤、失序,“城市病”最早在这里发生。谈及小湾村,南街居民王阿婆的第一反应是:“路太窄、车太多,救护车开不进,救火车开不进。”
上海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抓手。之于小湾村,“城中村”改造就是通往人民美好生活、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改造了小湾村,村民现在的生活困境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因环境复杂逼仄带来的城市治理安全隐患才能得到根治。
只有改造了小湾村,“金谷金城产城融合项目”才能真正串联成片,发挥城市产城空间的最大效能。
金桥集团开发事业四部总经理戴霄晔指着地图说,目前浦东新区重要的未来空间“金谷金城”建设如火如荼,一旦把小湾村、暮二村地块腾出来纳入其间,就会形成连片发展的格局。因此,作为全市首个以产业项目为主带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小湾村的改造,被放在推动浦东新区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大布局中。
金谷金城产城融合项目。
改造后小湾村释放的近1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将全面融入金谷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吸引和培育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在小湾村打造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
这解决了当前城市更新中土地高效利用的问题,而老百姓的安居问题,亦有破解之道。
让每户村民都能匹配心仪的房子
去年12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记者在小湾村的选房现场度过。当天,小湾村6号地块正式启动签约,村书记杨纪文忙得几乎没喝上一口水。
不过,选房的人却忙而不乱。为了加速签约,各级政府预先做了充分准备。唐镇拿出一批储备的现房,可供每户居民选择。这就给那些家中有老人、不便搬迁过渡,或者急于入住、不想等建设期的村民行了方便。
与此同时,金桥集团主导的安置房项目已经开工。22万平方米、2500余套安置房源,足够每户村民选到心仪的房子。
而且,为了让安置房项目更便捷、让居民直接受益,唐镇党委政府此次是将镇域内区位最好、原定作为商品住宅的三个地块调整为安置地块。
村民张先生一进选房现场,就奔着正在建设的安置房项目而去。“我已经提前去工地看过了,地理位置蛮好的,规划图也显示周边有建设中的商业和学校。”
建设中的安置房项目。
其实不只是地理位置优中选优,此次安置房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规避了以往安置房建设中的短板问题。
戴霄晔介绍,为了贴近村民的真实需求、建设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房子,金桥集团前期大量调研了市面上现存的安置房,发现它们在规划设计上仍有不足。
比如停车问题。过去的安置房虽然有地下停车库,但从车库走到每户,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就导致了地下车库没人停、地面车位却不够用的现象。金桥集团此次专门邀请国际建筑大师马岩松整体设计,打造了两层地下车库,实现人车分流的同时,也让停车场可以直接到户。
此外,考虑到村民有集中活动的习惯,“不少安置房小区一到傍晚,到处是搬着小板凳排排坐的老人。为此,我们将配套公建建在底部裙房,形成活力中街,以架空连廊跑道串联其中。跑道上方供居民健身跑步,跑道下方提供全天候室外活动空间,满足大家的多元需求。”项目设计师傅昌瑞说。
“正是因为政府提供了这样品质的房子,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小湾村的改造签约,实现12天100%签约。”上海浦东第四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项目经理冯云说,截至目前,近7成居民选择了正在建设中的安置房项目。
为后续4000余户改造锻炼队伍
在“城中村”改造中,公平、公正、公开,是老生常谈的惯例,也是根本性原则。选房现场,四个大屏幕实时滚动播放不同地块的签约情况,以及每家每户的签约进程。
浦东新区“两旧一村”改造推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浦东新区目前创新开展的“互联网+”阳光征收工作模式。“应对个别村民在签约面前犹豫的博弈心理,把一切袒露在阳光下往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动态公开政策口径、人口面积认定、安置房源信息、签约补偿结果、纠纷处置情况等信息,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同样在阳光下的,还有安置房源情况和选房顺序。通过现场公开摇号的方法,小湾村确定了每户居民的选房先后,确保没有公平性争议。
此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更大的经验在于“十清工作法”的创立。被征收户人头清、社会关系清、安置标准及要求清、房屋面积清、权证清、经办人员和街镇(居村)工作情况清……自改造启动之日起,小湾村就形成了“一户一方案”,通过社保追踪+户籍轨迹+网格排查,实现户籍、家庭组成、人户分离、房屋出租等基础信息“准”,也让社会关系、工作单位、邻里关系、特殊情况、反对意见等隐藏信息“明”。
此外,小湾村还探索了“居民画像调解法”,对通过个调走访、亲缘探寻等收集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矛盾突出的家庭、情绪反弹的个人进行“人物画像”,精准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着“业务精湛、自身才有底气,专业过硬、别人才会服气”的准则,此次改造中,唐镇专门建立了“大培训大练兵”机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流程精学掌握《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补偿方式计算办法、居住困难保障认定等征收政策,确保每个干部从征收“小白”变成征收“专家”。并将以这一项目为起点,培育一支专业过硬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为唐镇后续4000余户“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不久的将来,小湾村将正式消失在上海地图上。为了留住小湾记忆,目前,改造方已梳理并明确保护三座古桥、一处历史建筑,以及旧门头、旧石板、旧砖瓦等建筑部件。戴霄晔说:“在未来的‘金谷金城产城融合项目’中,一定会留下小湾村的影子,方便每个小湾人来寻根。”
更多资讯
-
面向上财等高校毕业生推介,一批上海中心城区保租房项目提供优惠活动2024.4.28
4月26日,杨浦区“青春‘杨’帆、助力安居”——保租房进校园推介主题活动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杨浦区房管局积极响应全市开展“保租房进校园”的活动号召,筛选推介了一批房源适配、租金适合、区位适宜的保租房项… 查看详情 >
-
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个保障性租赁住宅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2024.4.26
近日,由张江高科开发建设的集睿公寓(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5b-6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为该项目2025年三季度精装修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吹响了项目建设新阶段的号角。 集睿公寓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查看详情 >
-
首批封顶!嘉定这片郊野新居预计年底完工2024.4.25
近日,外冈镇郊野单元01-01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首批建筑主体结构封顶。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届时将提供2940套优质房源。该基地东至吴塘、南至野黄泾、西至规划百泉路、北至规划汇旺路,总建筑面积359… 查看详情 >
-
科技回归都市,上海郊区怎么办?2024.4.25
科技回归都市的趋势正影响上海。对上海中心城区,这是明显的机遇。对上海郊区呢? 有人说,上海郊区现在很尴尬。比氛围、比功能,比不过市中心。比成本、比空间,好像也比不过周边城市。 也有人说,得换个角度看。…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