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家浜到乔家路,见证上海老城厢的历史风貌

来源: 上海黄浦2024.1.5

今天我们走的这条街道,名为乔家路,它东起中华路,西至凝和路,全长539米,位于上海老城厢的“心脏”地带。这条路为何被命名为乔家路呢?让我们走近本期的《考古黄浦》,一同揭秘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吧。
乔家路最为众人所知的,是它与明朝末年大将军乔一琦的密切关系。乔一琦一家在明朝末年迁至上海,在这里定居。但这里最初并非一条路,而是一条名为乔家浜的河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民国时期,乔家浜被填平后才转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乔家路。
在乔家路77号,有一座名为“宜稼堂”的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25年,即清道光五年。这里曾是沙船商郁泰峰的家,建筑规模宏大,采用了砖木结构。20世纪50年代,宜稼堂的第一进深改建为乔家路民办小学,70年代则转变为民宅。
再往前走些,便到了乔家路113号,我们会发现一处名为梓园的住所,这里曾是著名书画家王一亭的住宅。因园内种植众多梓树,故此得名。而在永泰街和乔家路的交界处,有一棵8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南门神树”。这棵树曾经历雷击和火灾,却依旧屹立不倒,因此被誉为“神树”。
在这条路上还有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小南门救火塔。这座救火塔由当时的新机器轮船制造厂设计制造,于1910年投入使用。塔高36米,共六层。鲜为人知的是,它的首次使用并非因为火警,而是作为辛亥革命上海起义的信号。在2005年,这座救火塔也被列为我们上海市优秀保护建筑。
漫步穿梭在乔家路上,正如同穿越历史的长河,乔家路作为老城厢历史风貌的缩影,见证着上海老城厢的变迁与发展,它的故事也将不断书写。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