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南桥源”焕新,在老城区地下挖出2000个车位
来源:上观新闻2024.1.8
今年1月底,“南桥书院”地下停车场即将面向社会开放,360个车位将在一定程度上纾解周边老旧小区停车压力。今年10月,奉贤的老地标建筑“鼎丰酱园”与“古华庭”改造项目也将在全面焕新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近年,伴随奉贤区“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持续推进,沈家花园、南桥书院、鼎丰酱园、古华庭等数代奉贤人记忆里熟悉的“南桥九景”正逐个褪去历史尘埃,带着全新的功能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老城区面貌的焕新,离不开精准有序的城市更新。如何将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嵌入有限的存量空间?除了破墙、通路,城市更新还要突破什么难题?城市更新如何寻求“高大上”与“接地气”之间的平衡,又该如何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启动6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了“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
更新改造过后的“沈家花园”
融合:空间复合利用下更完善的公共服务
作为“南桥源”项目之一、南桥书院始建于1978年,位于如今新建中路586号的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校园内。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校址,南桥中学的老教学楼建筑陈旧、设备功能欠缺,无法满足在校师生日益提高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周边的老城区,则面临缺少运动空间、道路逼仄、停车困难等问题。
这使得百年校址的焕新,不仅要惠及师生,更要回应周边居民的所需所求。而对于整个“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来说,这套逻辑同样适用。“在老城区做城市更新,底层逻辑是百姓缺什么我们补什么。对南桥老城区来说,关键就是缺公共空间、商业配套、体育设施、停车设施。”项目推进方奉发集团副总经理周卫中说。
南桥书院所在的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
因而,在设计上,南桥书院项目旨在“学区+社区”相互融合,在重构存量土地资源的同时对空间复合利用,解决老城区固有城市问题。
“南桥书院”项目包含综合楼和运动场改造。综合楼在建筑上采用“搭积木”错落叠加的手法,将原址中分布散落于不同地点的图书馆、阶梯教室、剧场、食堂、实验室、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等功能空间拼贴堆叠成一座3层近9000平方米的“空间魔方”。通过对空间集约化使用,为校园北侧运河滨水景观带贯通释放更多公共空间,能够在保证学校功能性和周边交通流线高效组织的前提下,将临河景观空间归还给公众。
南桥书院项目综合楼里的图书馆
综合楼里面的小剧场
“南桥书院”项目中更新改造后的操场,北侧释放出来的公共空间被打造成为浦南运河滨水景观步道 沈思怡/摄
而改造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运动场及停车空间的拓展。周卫中告诉记者,通过错层设计,项目将与足球场并排的室外篮球场抬高2.6米,让其下部半地下空间成为面向社会的停车场,其中包括284个地下停车位,和76个专供家长临时接送学生使用的地上停车位,另外还搭载了智慧停车系统,使用电子地图,具备空余泊位感知发布、行车定位等功能,便于使用管理。“通过对有限的空间复合利用,能在确保学校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释放区域公共服务功能作用,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南桥书院”项目,在学校运动场下方打造面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南桥书院”项目中,抬高的篮球场下方打造面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沈思怡/摄
事实上,集约化的思路同样贯穿在整个“南桥源”项目的改造过程中。在周卫中看来,老城空间密集的建设现状注定无法大拆大建,通过改造,在老城现有尺度下,解决老百姓现实需求和老旧城市空间功能的矛盾,才是城市更新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以停车为例,整个“南桥源”项目涉及的0.7平方公里地块内,算上企业、单位、居民区,共需要6000多个停车位,但因老城街区停车空间有限,长久以来至少有2000辆车需自行在地块范围外寻找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在多个项目改造中,都尽可能地拓展设计了地下停车空间。如在古华山庄地下辟设600个停车位;鼎丰酱园地下增加300个车位;沈家花园东侧商业地块预估增加400个车位。”周卫中说。
活化:老城区的更新再生计划
南桥镇的总体规划始编于1982年,在老城扩张及现代化进程中,刻进许多当地人记忆的四古溪行(古华商城、古华山庄、古华园、古华渡)、沈家花园、南桥书院、卜罗德祠、运河水乡等“南桥九景”,有些只剩下遗迹,有些则被新增的道路高楼包裹进了隐秘的角落,失去早先承载的城市功能。
2017年,“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聚焦南桥老城区,东起环城东路,西至南桥路,南起解放路,北至浦南运河,总占地面积约 0.7 平方公里,目的就是要在改建与修缮中赋予老建筑新功能。
更新修缮过后的沈家花园
作为曾经的“县委大院”,位于南桥镇解放路502号的沈家花园成为项目的开篇之作。经过三年多的改造,2020年1月,焕新后的沈家花园向市民开放。
沈家花园始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奉贤唯一保存完整的近代海派花园别墅建筑。
西式古典柱、宝瓶栏杆、水磨石楼梯、青砖围护、彩色玻璃窗……如今漫步在沈家花园里,游客仍能体察到中西元素结合的建筑风格。花园主楼修旧如旧,花园广场上,既保留古树名花,再现昔日私家花园风貌,也优化园内道路,打造舒适宜人的游园环境。改造后的沈家花园还被赋予读书、游艺、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功能,免费对公众开放,在形式与精神上都做到了“还院于民”。
沈家花园在改造时,保留了已利用近百年的水磨石楼梯 沈思怡/摄
数据显示,至2023年末,“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已累计增加公共活动空间8万平方米,保留改造建筑4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更新土地面积20万平方米。
如今,若登上南桥书院的天台眺望四周,会发现老城区的天际线已大不一样——向北,斑驳的水泥围墙被打开,墙外旧厂房化身口袋公园,伴随浦南运河滨水步道的贯通而延伸,明亮有活力;向西,重新浇筑运动场即将兼任周边居民的停车场;向南,校新建中路以南的沿街商铺及旧厂房均已拆除,一座红色的砖构建筑正拔地而起,风格上与相邻的沈家花园保持一致,未来将成为贯通的文化街区;向东,鼎丰酱园旧址改造接近尾声,老厂房即将化身时尚商业综合街区。老奉贤人印象中的“南桥九景”,已有四景正焕新蓄势归来。
在周卫中看来,老城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城市文化的完整性,相比新城建设,老城的更新其实在文化传承方面承担更多。“南桥源”项目还计划打通区域内6街24弄的街区,并依照老地图给一些小弄堂冠名,如人民路历史风貌区·北街、黎明书店、孙文明广场等,留住南桥的历史文脉,留住奉贤人的“乡愁”。
突破:重构责权事权,打破机制体制壁垒
城市更新,“破”的不仅是围墙、道路,还有因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模糊混乱的责权事权,以及推进过程中各协调部门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
比如,城市更新所在的地块往往会因历史悠久、多次易主而累积下错综复杂的土地权属。
周卫中坦言,作为五十年代的县政府大院,沈家花园地块的土地权属混乱复杂,牵涉到十七八个独立产权部门;而南桥书院所在的校址本没有产证,长久以来,区教育部门与其他单位针对该地块的土地权属僵持不下;有些待改地块甚至还涉及抵押、债权债务等问题。
改造过后的“沈家花园”
这不仅会成为改造项目推进的“第一道坎”,也会给更新后的土地利用埋下隐患。周卫中曾考察过某文创园区,运营主体本想在其中打造民宿,但因该地块在更新过程中未彻底完成资产权属的梳理交接,产权问题致使无法办出经营许可证。
“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协调了涉及产权的企业与区规资、房管、建交委等部门,通过多年大量工作厘清土地产权,现在沈家花园十七八张产证已变成一张,南桥书院的产证近期也顺利办下,古华庭和鼎丰酱园也彻底完成了资产权属的变更。只有产权明晰,后期投入使用时才不受局限。”
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这个大背景框架下,很多原本在体制机制上“难以跨越”的问题也有了创新的探索。周卫中说,前期协调时,多部门曾为能否在“南桥书院”的操场下方建设社会性停车库而争论不休。
“南桥书院的土地归属区教育局,于教育局而言,这块土地照理不能做社会性工程;站在发改委立场上,停车场的运营维护使用的是教育基金,不适合向社会开放;在规划方案上,教育跟社会功能的结合更是难以突破。”好在城市更新是个汇聚多方资源,各部门联动的整体性项目,通过多次协调,方案最终得以落地。如今,该项目已入选上海市市级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
盘活:业态与运营让城市更新可持续
不过,在周卫中看来,相比“造什么”、“如何推进”等前期工程性难题,“造好后,空间如何盘活利用”,更考验着城市更新的成效如何长久可持续。
这两天,周卫中常亲自带着团队四处招商,为四季度正式营业的鼎丰酱园与古华庭引进契合优质的商业资源。
据他介绍,这两个商业体在定位上将形成差异化。改造后的鼎丰酱园传承非遗及发酵技术主题,保留了黄酒仓库、腐乳车间、及新腐乳车间等空间特征,目前已引入陆鼎集团整体运营,未来将打造成集非遗老字号餐饮、文化展览、体验工坊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古华庭项目则将延续其80年代南桥镇最繁华的商业综合体的定位,配置轻奢型商业业态,打造公园式商业漫步街区。
鼎丰酱园效果图
古华庭效果图
“契合的业态、稳定的运营、正向的收益,达到这三点,城市更新的前期投入才不算失衡。”但在某种程度上,商业与运营反而是郊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弱势短板。周卫中坦言,相比张园、瑞康里等黄金地段的项目,甫一招标就会有企业抢着接手运营,郊区项目反会无人问津;同时,郊区的交通可达性、商业配套、客流量及消费能力也注定了其无法复制城区项目的发展路径。
周卫中觉得,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关键要想办法让过去的公众时代记忆呈现鲜活的面孔,某种程度上,也是要“更接地气”。他告诉记者,相比引进咖啡馆、西餐厅,打造潮流前沿的商业模式,更新后的鼎丰酱园或许会倾向引入茶馆、评弹说书等业态。“周边居民的老龄化程度高,喝茶听戏是他们那辈人的共同记忆,也是如今城市生活中稀缺的服务。”
毕竟,对不具备天然优势老城区来说,先满足“附近”的需求,进而再补充业态,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反而会促进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正在建设中的古华庭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