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推进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建设

来源:上海松江2024.1.10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松江各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扑下身子摸实情、办实事。

“上海松江”推出“调研手记”栏目,全方位、立体式呈现调研成果,在高标准、高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向往、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发展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期关注区交通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进的调研手记。

发挥区位优势

区交通委着力推进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建设

区交通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进

松江是上海西南门户,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拥有贯穿南北、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优势。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以及先进制造业聚集地,松江正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求,加速建设上海市域“5+4”物流空间布局中的西南物流中心。

如何抢抓“五个新城”建设机遇,利用好“三张王牌”中的“松江枢纽”建设,发挥长三角多式联运资源配置功能,更好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X”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是区交通委一直关注和思考的课题。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在石湖荡地区打造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的方案应运而生。

全方位调研物流枢纽建设条件

我们围绕松江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产业优势,对松江建设多式联运枢纽的迫切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1

一是其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沪昆铁路、沪昆高速为纽带,直通磨憨、磨丁口岸,深入东南亚腹地,实现亚太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同时,利用五条国铁线汇集优势,通过国家铁路干线直达欧洲,服务欧亚板块。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上海建立卓越的全球城市现代物流体系。

2

二是其将是上海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化集疏运体系的战略支点。上海作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根据最新的数据,2022年,上海市GDP达4.47万亿元,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为全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建设有助于上海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新发展格局。

3
三是松江作为连接上海与长三角腹地的战略要冲,具有建设区域性枢纽的必要条件。松江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载体,构建“一廊九区”产业空间布局结构,2022年九城市GDP总量达79252.34亿元,进出口总额54263.5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4187家。通过建设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将进一步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成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和标杆。

多角度研究破解选址难题

在得到充分论证后,我们对打造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物流枢纽在初期缺少上位规划的支撑,立足实际交通条件,我们最终把目光聚焦到石湖荡地区。

石湖荡地区铁路、公路、水运交通优势显著,铁路方面可利用沪苏湖铁路、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沪杭城际等高铁、普铁线路辐射国际国内;公路方面可依托G60沪昆高速、G1503绕城高速、S32申嘉湖高速等出入口快速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航运方面可利用黄浦江、斜塘、圆泄泾、油墩港等多条骨干航道通江达海。能够实现零距离、高效率、低成本的铁水、公水、公铁、海铁、海空高附加值物资的联运转运。

但是石湖荡镇由于受到水源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方案可行性还是存疑。面对诸多困难,我们见招拆招,跳出固有思维,多角度寻求突破口。本着“系统研究、一次规划、多点组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在建铁路石湖荡货场、沪苏湖铁路客整所等既有铁路设施的基础上,持续构建公铁联运、水铁联运、高铁快运等物流体系,按照货运需求,分近、远期实施,有效规避了生态保护红线影响,形成了可实施、可落地的方案。

立体化赋能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

在选址确定后,我们又对松江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的方案进行不断打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研思考,使得框架一步步完善,我们分四个阶段不断对其功能进行补充和升级,定位得以逐渐清晰。

1.0版
基于高铁和普铁线路,开行特快班列和高铁快运等形式的货运列车,打造多式联运物流基地。

2.0版
引入国际班列、水铁联运功能,开行中欧、中亚、东南亚等国际线路,形成“面向长三角、辐射海内外”的门户物流中心,松江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走向国际。

3.0版
持续放大铁路效应,结合松江南站和石湖荡铁路货场建设打造“客货兼容”的松江复式枢纽。

4.0版
以松江枢纽为战略支撑带动区域发展,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园区,进一步激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

枢纽建成后,预测远期(2045年)货运规模可达1000万吨,货物估值超1550亿元;远景货运规模达2000万吨,货物估值超3000亿元,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枢纽方案,并加强与市、区各部门对接,早日建成松江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为松江人民带来更多实惠,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