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企业的上海乡村成长记

来源:上观新闻2024.2.26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出了虹梅南路隧道驱车向南不足五分钟,就能看到位于奉贤区金海公路大叶公路交叉口的“弘正储能”企业标牌。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仅三年的民营科创企业,其总部位于奉贤西渡街道益民村内。企业外形“平平无奇”,土黄色的三层小楼,沿河南岸是青砖白墙的村宅、北侧是连片稻田,朴素的区位环境与其硬核前沿的产业形成鲜明反差。

储能产业,自2021年兴起,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态势愈发激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角色,“储能”这一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正按下发展“加速键”。

弘正储能在这条新赛道上奋力成长。作为国内少数具有全栈自研3S系统(BMS、PCS、EMS)能力的企业之一 ,2023年,弘正储能完成三轮融资;2024年,公司预估产值达10个亿,同时还将在奉贤新建6万平方米的厂房,在海外搭建研发团队。

这样一家“硬核”科创企业,为何把总部建在上海乡村?

弘正储能公司对面的农宅 沈思怡/摄


钻研核心技术,新赛道上乘风破浪

春节后开工第一周,弘正储能厂区车间繁忙火热。流水线工人两班倒,昼夜不停装配着装有上百块锂电池、形如大型“冰箱”的光储一体柜等储能设备,并将其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的销售中心。每天16台储能设备从这间总部试验车间内下线,日产值达300万元。

这是弘正储能总产能的“冰山一角”。公司创始人封安华表示,今年预估产值约为10个亿,目前已签署的订单额度接近5亿,其中两成出口海外市场。除了落在益民村的总部,公司还在奉贤及浙江多地布局了储能设备生产基地。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将能源存储起来,在需要时释放,从而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差异。“听上去没什么大不了,但它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封安华说。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然而,伴随着随机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交互式设备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在供需平衡、系统调节、稳定特性、配网运行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几乎是同一时间,从事新能源行业20多年的封安华与公司联合创始人金志强,将发展重点放当时刚刚兴起的储能产业,决定二次创业,于2021年在奉贤成立了弘正储能。封安华告诉记者,当时海内外的储能赛道的创业公司主要集中在电源侧、电网侧以及海外户储。因此,团队准备在小众赛道上“弯道超车”,将工商业储能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在工商业储能核心技术及渠道上提前展开布局。

拥有全栈自研3S(BMS、PCS、EMS)系统的核心技术,让弘正储能有“深水搏击”的自信。“3S系统的作用是监测、控制和管理储能设备中的电池组,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稳定、提高运行效率的核心。”封安华告诉记者,弘正储能是国内首个具有全栈自研3S系统能力的民营企业,形成了覆盖源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的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和数字化储能解决方案。

弘正储能的生产车间流水线,用3S技术保障储能设备安全运作 沈思怡/摄

打包好的光储一体柜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的销售中心 沈思怡/摄

为企业“腾地”,村委会两次搬家

弘正储能,为何将企业总部设在上海乡村?

“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是看重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联合创始人金志强说,决定二次创业后,他们考察了上海多个产业园区。彼时,奉贤区正着力打造“三园一总部”大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使得乡村的土地生态资源与城市产业资源有效对接,成为提升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益民村紧邻虹梅南路隧道,地处金海公路与大叶公路两条交通要道交界口,交通优势显著。西渡街道将弘正储能引入益民村,给予相对优惠的租金,并在企业后期发展的融资、办证等各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便利。

“最直观的,是益民村的村委会曾两次易址搬迁,只为腾挪出最好的空间,为初创期的弘正储能提供优质的研发生产条件。”企业创始人感慨道。

如今企业所在的三层小楼,原本是村委会的办公楼。益民村党总支书记金平告诉记者,2019年,村委会得知弘正储能有意向入驻,便细致梳理了村里既有闲置村集体用地,发现要么规模不合适,要么破败不堪、需动工重建。于是村委会干脆直接把办公楼腾出,让企业能够“拎包入住”,节约时间与建设成本。

起先,村委会搬去了弘正储能旁边的平房里,后来企业需扩大研发生产规模,村委会再次搬回上世纪50年代时的旧址,平房所在地建造企业的生产车间。

“乡村优化营商环境,满腔热情与诚意。”金平说。在企业落户前,村里对基建、水电、道路等都进行升级完善,在其落户后也尽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之前弘正招不到烧饭阿姨,村委会立刻找合适的村民暂时顶上。”街道层面,在距离益民村几百米处打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配套,提升企业人才工作生活的便利性。

如今弘正储能的办公楼 

如今弘正储能的总部大楼曾是村委会的办公楼 

多方助力,企业发展不止步于乡村

手握行业核心技术,让弘正储能备受资本青睐。继去年6月Pre-A轮融资、10月A轮融资后,去年12月28日,由普华资本领投,弘正储能完成了第三轮融资。

“目标是在科创板上市。”企业发展前景乐观,但作为总部租借在乡村里的科创企业,想要扩大产能,通过IPO价值评估,仍面临现实难题。“经过初步预估,起码得新建6万平方米的厂房。”金志强说。但在益民村,这不可能实现。

企业落在乡村,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双赢”。以弘正储能所在的奉贤西渡街道为例,目前“三园一总部”注册企业户数达896家,实现税收3.38亿元;奉贤庄行镇渔沥村,坐落于涵养林内的英科中心总部使其成为“税收过亿”村。

但像弘正储能这样处于上升期的企业,当发展到特定阶段,其商业模式与市场不断拓展后,产业空间有限的乡村不一定能“承载”。

去年12月,奉贤区领导到弘正储能调研,召集区经委、规资、投促等部门现场开会统筹,最终在奉贤另一个镇协调出50亩左右的土地供弘正储能新建工业上楼的厂房。金志强透露,若推进顺利,公司今年将在奉贤新建6万平方厂房,建设5条全自动流水线,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在西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飞看来,有了区级层面统筹协调,优化多种资源配置,街道与企业都不用孤军奋战。企业的发展战略得以与奉贤当地的产业空间形成有效衔接,避免了优质产业因缺少空间而流失,也能为闲置产业空间引入优质项目。

“不论是在城区还是乡村发展,企业发展动向背后一定有其合理逻辑。作为政府部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袁飞说。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