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三周年,“一核两带”发生了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2024.3.1

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擘画了一幅“大虹桥”“一核两带”宏伟蓝图。“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犹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居于中心位置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其“动力核”,将长三角乃至更广腹地的发展动能和开放势能汇聚于此、辐射而出。

3年来,《总体方案》明确的104项重点任务已落地100项,落地率超过95%,“大虹桥”新蓝图正在加速转化为实景画。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已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8万亿元,“一核两带”经济密度达4亿元/平方公里,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4.7倍。

3年来,“一核两带”共同推动“上海的虹桥”跃升为“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一核两带”全域700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万亿元,“虹桥”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核”动力澎湃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是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的“一核”。3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大科创”四大功能加快塑造,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商务区税收实现3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2023年达到473.32亿元,同比增长52.8%,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

2023年累计引进重点产业和投资类项目304个,签约投资总额1540.51亿元,同比增长54.0%。货物进出口额完成701.05亿元,同比增长32.3%。总部经济能级进一步提升,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贸易型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共127家,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共84家,累计吸引总部类企业500多家。

进博会平台功能进一步放大,2023年国家会展中心实现办展711万平方米,为运营以来最高。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开设分中心达到36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进口贸易额全市第一。

“两带”弯弓拉满

根据《总体方案》,“两带”是指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核”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一核两带”好比一张“弯弓”,共同形成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功能辐射源。

3年来,“核”与“带”有机分工协作,“一核”为体、“两带”为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弯弓拉满、活力迸发。

“两带”对内构建相互赋能的开放网络场。随着沪苏通铁路一期、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北沿江高铁、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沪通铁路二期、上海市域铁路南枫线、沪平盐城际铁路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以及沪苏轨交实现无缝对接,“一核两带”节点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愈发明显。

3年来,北向拓展带依托苏州便捷交通条件和成熟商务配套设施,南向拓展带依托杭州湾北岸丰富文化资源和良好商务条件,协同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建设重要承载区、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科创产业创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在要素自由流动、制度型开放和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加强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协同创新;昆山、太仓、平湖、相城、海盐等用好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推动跨域功能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交流合作太仓基地揭牌运作,昆山、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平湖等地与上海联动举办“五五购物节”系列活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苏州工业园区第六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升格为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浙江省首次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暨全球数字产业高峰对接会。

此外,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经在“一核两带”实现全域通用通兑,沪苏成功探索长三角首次联合科技攻关“揭榜制”,沪嘉科技协作联盟正式成立。嘉昆太三地合作成立汽车电子产业联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松江、苏州、嘉兴与中国商飞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战略联盟。上海数据交易所与苏州大数据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据交易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双方挂牌数据产品跨区域互认、数据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配置。

“两带”对外构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辐射源。“中欧班列—上海号”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始发,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货源箱量占比达到86.9%,直接间接服务长三角地区进出口企业2000余家。2023年11月,“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首发,满载39标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工程机械、光学仪器的列车将沿着中老铁路驶向老挝和缅甸,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芯片、光学仪器等高科技产品一路直通东南亚腹地。

“中欧班列-进博号”驶入上海闵行站。李茂君摄

安徽推动合肥、芜湖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深化与“一核两带”的精准对接。合肥大力推进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以数据中心、金融云平台为特色,与“一核两带”的银行业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联动。芜湖港至上海港“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创新打造,实现两港一体化运行、一体化通关;合肥国际陆港加强与上海港的海铁联运合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有机连接,2023年中欧班列(合肥)开行868列、同比增长13.02%,开行量居长三角第二。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