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提“沪派江南”特色村居,至2027年着力营造一批示范风貌样本
来源:上观新闻2024.3.27
崇明鲁东村有一株百年牡丹,村民们世代守护,笃信“花开的数量影响来年的收成”。奉贤四团镇有农田呈鱼鳞状布局,那是千百年间潮涨潮落留下的痕迹。浦东大团镇是上海水蜜桃第一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著名的赵桥村,从明代就开始种植桃树……
走进都市周边的乡村,每一段藏匿其间的历史片段都在提醒人们:上海并非在近代从天而降的城市,而是有着延绵千年的文脉。但在城市化过程中,这些片段已岌岌可危。
日前,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将于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至2027年底,营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
本轮规划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首次提出“沪派江南”概念。它意味着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不再囿于建筑个体的层面,而是将视野延伸到更为辽阔的自然基底、悠久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与发展能否并行?
不只是为了“风花雪月”
动用近300名专家、12支规划设计测绘团队,走遍全市1556个行政村,组织1600多场座谈会,访谈4000多名村民,拍摄5万张图片资料,显然不是为了求一场“风花雪月”。
站在更高的层面,就能读懂上海乡村的战略意义。上海的郊野乡村地区面积占全市超60%,存在感相当突出。“上海的郊野地区水乡特点鲜明,江南特色突出,滨海成陆演变特征浓厚,横塘纵浦、盐田灶港、泾浜滩场……所谓沧海桑田,人间一隅。保护好传承好这具有浓郁江南文化、水乡特色的自然肌理、村落风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着力保护好传统文化,构建沪派江南的风貌体系、空间脉络、自然要素、人文特质,赓续滨海江南的基因,打造文化自信的上海样本。”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说。
“沪派江南”,“沪”是精髓。“沪”,本为人们在江海之滨捕鱼的一种工具,所以沪派乡村从来不只有苏浙的小桥流水,还有来自江与海的激荡,由此衍生出的沙滧鳞田、绞圈房子、宅沟大院是其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
不同肌理的上海乡村
过去几年,上海虽然有吴房村、水库村、岑卜村等点状乡村花式出圈,但是整体数量不多。“在深入调研走访之后,我们发现上海乡村特色风貌存在不少问题瓶颈,缺少本土味道,亟须尽快保护。”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副处长田峰说。
拆解开来看,具体表现为江南水乡风貌特色消解。在城镇规划建设思路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主导下,上海乡村出现大量整齐划一的道路、河道和田埂,同质化的乡村建筑、广场和草坪,代表江南农耕文明的湖荡、圩田被填埋改造。由于乡村产业振兴和水乡传统风貌依托不足,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大型工业园、康养酒店设施也对乡村风貌肌理造成了严重破坏。
历史资源逐渐流失亟待保护。风貌特色村落保护体系尚未建立,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民居建筑,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修缮经费、专业机构,难以活化利用。
传统乡村空间的急速衰落和演变,也让传统文化无法有效传承。“很多文化需要特定的空间载体,青浦的民歌对唱发源于田头耕作,宝山的行龙船在曲折蜿蜒的河道里才更有味道。”业内人士说。
更为迫切的是,识别、保护和传承特色村落风貌,承载着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深刻诉求。全国乡村振兴标杆,浙江“千万工程”,获得过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抛开这层光环,许多浙江乡村真真切切获得了实惠,它们遵循“变干净、变漂亮、有特色”的发展逻辑,接续做了20多年,风貌保护和乡村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有人形容,“千万工程”是浙江发展面临转型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扳手。那么上海乡村,为何不能从特色风貌保护传承切入,成为大都市重塑发展理念和模式的那根扳手?
划定148个乡村风貌单元
保护和发展乡村,首先要了解它,先开展在地评估,进而挖掘特色。
“以前,对乡村的保护侧重建筑,现在我们扩大了内涵外延,关注聚落的概念。”田峰说。村落,是村屋,宅前屋后的田地、水域、树林,以及人情风俗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上海乡村的多元化程度不亚于中心城区,它们看似身处同一座城市,但在历史上深受冈身松江、淞北平江、沿海新兴、沙岛四个不同文化微区域的浸润,各自拥有别具一格的风格布局。
根据《专项规划》,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被分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
上海是一座江南水乡,丰富的水系担当起勾连不同域片的骨架。因此,申城由八脉——长江、黄浦江、苏州河(吴淞江)、金汇港、大冶河、蕰藻浜、浦东运河和油墩港——将六大域片串联起来。这六大域片,是乡村风貌的总体结构和意象,极具辨识度,分别是青西的湖沼荡田、佘山的九峰三泖、嘉北的曲水泾浜、崇明的河口沙岛、浦东沿海的滨海港塘和金山浦南的泾河低地。
经过规划专家的进一步提炼识别,上海乡村进一步细分为十二种乡村风貌肌理形态片区,分别是珠链、纤网、星络、鱼脊、螺纹、横波、年轮、羽扇、川流、疏枝、棋盘和峰泖。
每一个诗意名词,都对应了关于保护传承的具体的“方法论”。上海西部的“珠链”,形容青西的湖群岛田布局,河湖水面率高,聚落密度约为5个/平方公里。其风貌肌理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来自太湖东部人民的农耕智慧。未来,青西也将延续“湖荡珠链、岛村镶嵌”的核心风貌特征,保护大型河湖水域的形态完整,维持块状水塘的密度。
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图
上海东部又有不同地貌。以四团镇为代表的“羽扇”,形容滨海港塘布局。20世纪初,海潮涨落侵蚀与海沙淤积,逐渐形成垂直于海塘的枝丫状潮沟,田地肌理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村宅布局稀疏分散。未来,这里不仅延续“羽扇簇群”肌理,而且对河道、工程都有特殊要求——引导河道蓝线形态顺承不规则肌理,避免过度截弯取直,减少大型河流疏通工程对自然水网的破坏,新建建筑也将传承枝状展开的聚落肌理。
在空间梳理上,上海叠加调查筛选出196个特色村落,按照10至20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划定了148个乡村风貌单元,作为特色村落、沪派民居和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载体。“未来,上海郊野乡村地区比较有特色的区域,都会遵照规划指引,叠加新农村建设、田林水路整治,整单元地进行维护和提升。”田峰说。
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
当下上海,乡村产业如火如荼,此时强调村落风貌保护,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文脉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平衡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重要命题。业内人士认为,二者从来不是对立关系。例如上海中心城区,在“留改拆”的大背景下,老城厢、建国东路等风貌街区经过城市更新,在保留肌理的同时,实现了区域能级提升。浙江乡村不搞千村一面,村村打造自己的特色精品村和风景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也有养老养生、未来农场,全省建成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82条。
专家认为,保护与发展的尺度平衡,考验的是决策者、规划者、运营者的管理水平。搞特色风貌,不是一味保留,而是将风貌区与产业区区分,分类发展;不是全面否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在特色风貌区,也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种植,关键是要在传统空间底子、建筑底子上进行恰当的功能置换”。
《专项规划》还着重强调了产业的重要性。深挖“文化+”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集中力量推动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平台落地,打造具有集成度、显示度的功能空间,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结合《专项规划》,上海将于近期聚焦20个乡村风貌单元试点,结合所处区域的城市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如川沙纯新单元结合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月浦月狮单元结合吴淞创新城建设,挖掘传统村落民居历史价值,进行风貌更新和功能活化,促进现代产业设施与整体风貌协调发展,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由规划先行,但不仅限于规划,需要多方共同推进。如,发挥集体、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专家、学者、公益人士等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试点探索,建立乡村版“三师联创”机制。即通过规划师、建筑师、评估师多专业技术团队集成创新,打通资源、资信、资产和资金贯通,实现综合成本的平衡。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纯新单元空间意象
目前,“三师联创”机制已在金泽镇西岑村、佘山镇刘家山村和具有绞圈房子特色的三林镇临江村筠溪小镇等3处自然村落地,探索将提炼的乡村意象进行保持和传承,触发区域活力,让人们真正有兴趣从市区来到乡村“countrywalk”。
青浦区金泽镇西岑单元空间意象
松江区佘山镇刘家山单元空间意象
在业内专家看来,上海的乡村是美的,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传播美的工具。通过专项规划,引导大众关注乡村、参与乡村,关注上海的江南文化内核,发掘超出规划范围的闪光点,就是本轮规划最大的意义。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