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城市空间资源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
来源:上观新闻2024.4.22
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上海在集聚人才、资金、技术和数据等各类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也面临超大城市空间资源要素紧约束的掣肘。因此,持续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是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历史逻辑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各类生产要素最为集聚的地方。从农耕技术发展催生的古代城市,到工业革命塑造的近代城市,以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城市,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形塑城市的同时,城市也日益成为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区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主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也将深刻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同样是一个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匹配城市定位和功能迭代升级的过程。从农耕时代的老城厢城市形态,到开埠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突变,在老城厢之外形成了全新的近代城市形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变“消费中心”为“生产中心”,到改革开放后城市功能定位不断提升,直至浦东开发开放,在集聚全球资源、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实现了跨江发展的又一次空间结构重大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聚焦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形成了城市功能提升和空间结构调整的新一轮互动。
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及其优化组合跃升的空间需求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不断涌现的新生产要素、新生产工具和新劳动主体将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空间需求。
其一,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成为新劳动对象,数字技术创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生产工具,以此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将不断催生多元化的产业创新空间类型。比如,多元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类型,包括大数据中心和大科学装置等作为“锚点”的各类创新基础设施。又如,多元化的区位选择,“东数西算”工程从韧性、低碳和能力逻辑出发,在宏观尺度上正加速重塑我国的算力基础设施乃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格局;中微观尺度上的环境导向推动创新回归城市中心地区或向郊野低密度地区拓展。再如,多元化的空间形态,各类创新楼宇、创新街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园区等产业创新承载平台层出不穷。持续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上海率先成立了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布了三批53个特色产业园区,未来三年将打造3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
其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力量,新劳动者是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通常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强的学习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数据显示,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75万人,高端人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当前,创新发展的人才核心性和创新环境的品质指向性日益显著,要求空间规划超越单纯的形态规划向更具综合性的场所营造转变。为此,一方面要以满足创新人才这类特定群体与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寻求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环境吸引人才,人才集聚产业,产业繁荣城市”的发展路径。
聚焦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新质生产力支撑保障
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用好总书记指出的“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对致力于勇争先、走在前的上海而言,应立足超大城市发展特点,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的集聚和融合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和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优化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应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技术、数据和人才等新质生产力要素集聚引领区域协同和破局突围。
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各类高能级要素、高等级活动集聚,全面增强中心辐射能级,把“五个中心”建设放到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统筹考虑,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协同布局。比如,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承载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以G60科创走廊、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临港新片区等为抓手,打造世界级创新要素承载平台,强化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又如,新质生产力的“新”,离不开数据的“新”,要强化张江国家级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等载体支撑,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和高效流通,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生产力跃升。再如,着眼于人员跨境往来便利化,要加快建设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外向型枢纽,增强对国际人员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促进高水平国际商务合作交流。
另一方面,以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牵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融合,用城市更新的“新”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新”。
一是挖掘存量资源, 重构存量空间价值。推进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强化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提高产业用地综合绩效,着力降低产业用地成本,通过综合评价和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和优质企业集聚。二是聚焦政策创新,重塑存量空间品质。以政策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模式创新,推广产业综合用地等土地混合利用新模式,推动土地综合开发、混合利用和功能复合。持续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在“工业上楼”关键指标、奖补政策等方面出台支持创新的鼓励政策。三是聚焦场所营造,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就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聚焦青年发展型社区、街区、园区和创新实验室等基本场景,打造更多适应青年需求的居住空间、社交空间、工作空间、学习平台和创新实践空间,营造让城市更好玩的文化、娱乐和消费场景,打造服务于人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复合创新空间等,促进更多青年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引领者、推动者、见证者。
更多资讯
-
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接近尾声,打造江南韵味新形象2024.4.30
记者日前从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自去年开始施工的S5嘉定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已呈现出生态绿色、缤纷靓丽的城市景观面貌,一起来看↓ 4月29日上午,记者在嘉戬公路博乐南路东北角绿地看到,由2… 查看详情 >
-
228街坊焕新蝶变一周年,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开启→2024.4.30
228街坊喜迎蝶变一周年,有着怎样的新面貌?这片“二万户”工人新村不仅摇身一变,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潮流地,还建成了沪上首个全方位立体呈现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文化展馆——上海工人新… 查看详情 >
-
产业互促:园区与企业聚力共赢2024.4.30
编者按: 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和六安的缘分开始了。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 查看详情 >
-
一个家族传承1600多年,人才辈出,有何密码?沪郊枫泾发布一批文史资料2024.4.30
追踪消逝岁月,打捞湮没史迹,梳理历史文脉。4月29日下午,在金山区枫泾镇朵云书院枫泾店内,《清代名儒谢墉》《枫泾文脉》首发仪式举行。这是继《清代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等10本文史系列丛书之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