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咖啡店,有人欢喜有人愁!背后是…活力勇气与不甘

来源:上观新闻2024.4.29

【编者按】上海,拥有超9500家咖啡馆,是一座世界咖啡之都。今年,“上海咖啡文化周”升级为“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于5月1日启幕,作为推动对外交流的文化平台,融合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在上海,咖啡融入每个角落,融入每种生活——可以是国际的,也可以是本土的;可以在科技园,也可以在乡村;可以承载历史记忆和海派文化,也可以面向未来激活创新动能。在上海各区,我们品味一杯杯独特的咖啡,品味这座城市的多元精彩——


在北上海,能喝到好咖啡,能找到舒适惬意的“第三空间”吗?

这些年,我在宝山探访了不少咖啡馆,它们虽不在城市“C位”,论底蕴和影响力也不够突出,却也坚守着一方阵地,认真地活着。有的走精品路线,拼技术和口味;有的从工业遗存中“生长”出来,激发“新”与“旧”的碰撞;有的勇于开疆拓土,把元气与活力送至城市边缘……

智慧湾艺术之桥空间·艺术书店门口的咖啡空间。 吴越 摄

1

这两年,美兰湖畔的咖啡馆越来越多了,我有点为陈哥担心。生意还好吗?

陈哥的店开在宝山寺旁一个社区商场,小小的,不沿街,主打精品手冲,一杯也不便宜。“我们本来也不是做跑量的游客生意,‘咖啡香不怕巷子深’。”他倒是笃定。

的确,喜欢去那儿喝咖啡的,都是讲究人。怎么烘豆子、怎么萃取,哪种手冲壶和咖啡杯好用,陈哥能拉着客人聊一下午。曾有外地咖啡爱好者“打飞的”到店里,把菜单上的手冲品类“刷”了个遍,也常有市区的探店博主、企业高管驱车二三十公里,只为一品新豆子的风味。“就在前两天,我们刚上了两款埃塞俄比亚的水洗冠军豆和蜜处理冠军豆,好几拨人一看到探店博主的小红书笔记就赶了过来。”

我曾问陈哥,为什么不把店开在市区。他说,罗店是我家,开店就要开在家里。

十年前,喜欢骑摩托车和户外运动的他在美兰湖边置了业。陈哥也一度为家园的冷清而烦恼,年轻人都去市区上班了,周末休闲附近也没什么去处。

好在这几年,周边人气开始旺起来。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上海美兰湖MAX科技园办公楼内亮起点点灯光,7号线美兰湖地铁上盖的中集金地美兰城外装完成,正在火热招商。

“睡城”正在醒来,身为居民和创业者的陈哥很兴奋。“美兰湖边咖啡馆变多是好事,形成咖啡聚集区,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嘛。”

往美兰湖东南方向十来公里,蕰藻浜边的智慧湾同样咖啡馆林立。这个曾经的集装箱堆场和码头,如今转型成了科创园区,主干道两侧,知名咖啡品牌纷纷“抢占山头”,往小巷里走,还能看见好几家独立咖啡馆。

园区内近600家企业,五六千人在此办公,人不少,可真能养活那么多咖啡馆?

“我们门店是中国大陆首家集装箱概念店,2020年开业至今业绩一直坚挺。工作日早上七八点是个业务小高峰,买杯咖啡带走的白领很多。下午阳光好的时候,来拍照打卡的游客和周边居民多,28个外摆位都坐得满满当当。去年春天,我们的业绩还突破了历史新高!”聊起自家店,星巴克智慧湾店店长小杨满是自豪。

“可前两年还没开那么多咖啡馆,你们真的没压力?”我喜欢瞎操心。小杨反问:“你有没有在周末和节假日,特别是音乐节举办那天来过园区?”

我还真来过。在一个雨天的夜晚,乌泱泱的人群,见缝插针塞满的车,人们呼朋唤友,冲着智慧湾箱集音乐节和车备厢市集而来。“自从园区开始办免费音乐节和集市,我们晚上都忙得很。很多顾客喜欢来一杯冰震浓缩咖啡,说是和轻柔晚风特别配。”小杨说。

今年五一假期,最新一期音乐节又要来了,园区用心筹备,商家摩拳擦掌。这让我想起年轻宝山居民说过的话:咱宝山人民也有自己的潮流活动了……

在店里忙碌的陈哥。 吴越摄

自豪感满满的店长小杨。 吴越摄

箱集音乐节盛况。 受访者供图

2

有一年新春开工首日,我跟着宝山区领导走访一个郊环外的产业园区。除了问招商情况,区领导还特地问了配套设施,关心有没有把科创企业青年人才习惯喝的咖啡品牌引进来。

区领导说得直白又诚恳,“在沪郊,引进一家星巴克的难度不亚于引进一家高科技企业。招商时,不管园区说得有多好,高科技企业一定会实地考察‘周边配套’,这会影响他们最终是否落地。同样,咖啡店之类的餐饮品牌入驻也有自己的考量,在郊区想要引进知名咖啡品牌入驻,难度比市区高得多。”

阿里数据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咖啡习惯消费者人均量为260-320杯/年。在上海,没有咖啡业态的产业园区和写字楼,怕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提供的是“有品质的办公环境”。

去年,我去了上海“最北”的星巴克门店(除崇明之外)。它是星巴克在上海较为少见的园区店,开在宝山北郊未来产业园里。园区负责人说起引进过程,用了“历经坎坷”的表述。他认为这件事最终能成,一方面靠的是诚意,另一方面还是品牌看到了园区的发展潜力。

开业当天,店铺内大排长龙,大家都很高兴。前不久,我做了个回访,园区负责人回答:火爆如初。“不仅有园区内企业人士在星巴克里洽谈,还有周边企业人士开车带着客户、朋友来店坐坐。”

他说,如今园区内除了咖啡,还有麦当劳、全家便利店、飞象比萨、金匮堂医保大药房、理发店和烘焙店,生活配套进一步完善。“有了这些配套,我们的招商人员带企业参观时也更有底气。”最近,世味百膳餐饮机器人、富易天龙纺纱机器人、好夫满智能机柜、合昊机电科技、田枫实业等智能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北郊未来产业园。

爱操心的我又去了解了一下宝山其他园区的“咖啡行情”:

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去年底到今年3月,新签约了十余个项目。园区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科创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人经常来星巴克喝咖啡,和店员都熟识了。

南大智慧城的南大数智中心,乘势电子商务的员工经常在办公楼一楼喝Manner咖啡。“第一次来看环境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这里交通便捷,楼内有咖啡店、便利店、食堂,员工在周边租房的成本比市中心低,一下子就动了心。”企业负责人告诉我。

北郊未来产业园夜景。 受访者供图

临港城工科技绿洲星巴克店景。 受访者供图

南大数智中心双子塔楼。 受访者供图

3

许多咖啡店主和品牌负责人,不管是宝山原住民还是新上海人都跟我说,“宝山这些年真的不一样了,给了我们很多惊喜。”经常看新闻的人还会补充一句:“宝山,‘北转型’未来可期!”

我相信他们是有感而发。但经营咖啡馆,毕竟还是市场行为,市场有冷暖,有起伏;咖啡馆如此,其他一些产业行业亦是如此。

也是在宝山,一家产业园区的负责人有些发愁地告诉我,“园区内的咖啡馆开是开着,但人气未达到预期。”过去一两年,园区招商情况不错,但随着市场环境波动,企业落户的步伐放缓,周边又没有足够多的消费群体,区域年轻力如何增长成了问题。

一位经营文化空间的负责人告诉我,自习区的咖啡卖得还不错,但今年阅读类、音乐类活动,参与人数没有之前多了。坦白说,为了一场活动大老远从市区跑过去真不容易,除非这些活动足够有吸引力。

宝山除了产业园区星罗棋布,也有乡野。乡野咖啡挺时髦,这几年也多了起来。宝山一家民宿负责人跟我说,来村里游玩的不都是习惯消费咖啡的人群,一杯现磨咖啡定价18元,卖不动……“我们希望有朝一日,村里、镇里形成民宿群,吸引更多都市亲子家庭停留驻足。”

还有一家咖啡店主,两年前兴致勃勃地跟我说,要在老店3公里外的村子开一家分店。“那里紧邻两条区域主干道,村里每年也会举办节庆活动,我们想结合门口草坪做成露营主题咖啡馆。”可这一次我再问,他却面露难色。新店的内部装修设计他早想好了,可店铺如何和村子整体风貌做相契合的设计、门口草坪能不能用、怎样联动周边文旅设施吸引客流,种种关乎店铺能否开出来、后续是否能活下去的问题,还没有答案……

循着咖啡香,我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宝山。这个老工业基地的轻盈与柔情,无悔与不甘,就藏在咖啡香里。

宝山乡村,有人做咖啡,有没有更多人来消费? 吴越摄。

有书有咖啡的文化空间,能否持续吸引年轻人? 受访者供图。

更多资讯